7月中旬,A股上市公司迎来上半年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半年报行情也随之开启。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已有230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超八成公司业绩预喜。同时,已有12家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快报,其中有4家中小银行业绩预喜,上半年营收净利均实现超20%增长。
中远海控日赚3.6亿
在披露业绩预告的230家公司中,有128家公司预增,38家公司略增,12家公司续盈,10家公司扭亏,合计有188家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喜,预喜比例超过82%。从行业分布来看,预喜公司主要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电子行业、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等行业,凸显出这些行业的高景气度。
具体来看,中远海控以预计647亿元净利润遥遥领先。7月6日晚间,中远海控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47.16亿元,同比增加约 276.18 亿元,同比增长约74.45%;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644.36亿元,同比增加约274.16亿元,同比增长约74.06%。按此计算,中远海控上半年每天约吸金3.6亿元。
对于业绩预增原因,中远海控表示,2022年上半年,国际集装箱运输供求关系较为紧张,主干航线出口运价保持高位运行。报告期内,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为3286.03点,同比增长59%。
紧随其后,传统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也披露了不错的业绩预告。陕西煤业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242亿元至249亿元,同比增长192%至200%;实现扣非净利146亿元至153亿元,同比增长86%至95%。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公司表示,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公司煤炭售价同比大幅上涨。此外,公司卖出隆基绿能部分股份获得投资收益。
广汇能源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63亿元至51.63亿元,同比增长260%至267%。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175.67%。
4家银行净利增逾20%
在已披露2022上半年业绩快报的12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包括南京银行、苏州农商行、杭州银行、无锡农商行在内的4家A股上市银行对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预告,其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均超过20%。
其中,南京银行作为A股42家银行中首家公布2022年中期业绩快报的银行,目前以101.5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领先。该行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235.32亿元,同比增幅达16.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破百亿,同比增长20.06%至101.5亿元。
南京银行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各项贷款投放情况良好。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制造业贷款余额969亿元,较年初增长123亿元,增幅15%;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218亿元,较年初新增230亿元,增幅23%;科技金融贷款余额605亿元,较年初增长93亿元,增幅18%。
杭州银行2022年上半年则以65.8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紧跟其后,同比增长31.52%;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72.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26%。对于上半年净利增长较快,杭州银行表示,主要是由于营收的增长及成本的良好控制。
苏州农商行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88亿元,同比增长6.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7亿元,同比增长21.87%。无锡银行则实现营收23.36亿元,同比增长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 为 10.20 亿 元 ,同 比 上 涨30.27%。
延伸阅读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出炉
企业贷款利率降至近五年最低
本报讯(记者 吉雪娇)近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发布《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22)》。报告显示,四川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的支撑作用持续稳固,2021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4万亿元。
报告指出,2021年,四川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其中,融资总量稳定增长。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引导贷款利率整体下行,2021年全省各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8%,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
同时,信贷结构稳步优化。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2021年初新增491.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8%,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覆盖率达70%。重点项目融资保障有力,700个省级重点项目融资余额5350亿元。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效果明显,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8个百分点;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全省普惠小微有贷款余额户数同比增长18.4%;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快速落地,2021年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延期率和信用贷款占比分别达到42.5%和31.8%,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报告》指出,2022年,四川金融业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改善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本报记者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