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走出一条以新能源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主的宁夏能源转型发展之路,自治区政协将“以‘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抓手,加快先行区建设”作为2022年协商计划,并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摸清我区新能源发展现状,为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5月13日,“以‘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抓手,加快先行区建设”调研课题正式启动。自治区政协成立4个调研组,赴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地,紧扣新能源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自治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协商成果。
(资料图)
无限“风”“光”给新能源注入新动能
5月12日至19日,宁夏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联合民进宁夏区委会和自治区社科联组成第二调研组,围绕“我区绿能开发的现状、瓶颈和出路”,赴固原市、中卫市、吴忠市开展专题调研。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加快新能源转型发展,调研组先后深入固原市、中卫市、吴忠市的部分企业、农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在充分了解当地风能、光能、热能等新能源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新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相关政策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情况。“镇上的光伏产业有多少?给村民带来了什么好处?”“企业在带动村民增收方面有什么举措?”“光伏产能过大存在什么隐患?面临什么困难?”……每到一处,调研组成员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了解,认真记录访谈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区已形成以银川、石嘴山高纯度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基板玻璃、电池片等为主导的光伏制造产业集群;以银川、石嘴山、宁东三元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钠盐电池等为主导的储能电池产业集群;以银川、吴忠、中卫风机主机、叶片、塔筒、减速器等为主导的风电制造产业集群;以宁东基地绿氢制备-氢能储运-绿氢耦合煤化工-氢能汽车零部件制造-氢能交通一体化为主导的氢能产业集群,扶持主业突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整体呈现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集约协同的产业格局。
走访结束后,调研组召开情况汇总会,委员们结合调研实际谈感受、话体会。大家表示,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背景下,我区能源加速向低碳转型,加之各种利好政策的催化,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迎来全面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风”“光”无限好的欣荣景象,但在一片繁华之下,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吸纳就业、吸引投资、吸收产业转移的能力还不强。如吴忠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仅有2家,规模较小,能源开发势单力薄,产业链短,产品定位低端。我区虽然有充足的风光资源,但农村电网接入空间不足和可利用土地细碎,土地调整困难,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
调研组建议,应建立推进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做好绿色能源开发空间规划,研究绿能开发规划总量,将各类清洁能源资源分布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筹考虑清洁能源开发以及能源输送、储存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在建立健全土地相关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机制后,鼓励在风、光电等新能源开发建设中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调研组还建议,加大对新能源项目投融资支持力度,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向农村能源建设倾斜,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农村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冬季清洁取暖、建筑节能等。落实国家提出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缓解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项目用能指标压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重大项目用能需求。要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资源开发,努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加大清洁能源科研投入,做大做强做优清洁能源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链”上发力激发清洁能源“链”式效应
在“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如何破题?7月7日,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邀请民盟宁夏区委会、自治区科协,组织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及政协专家库成员赴银川市,围绕“以‘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抓手,加快先行区建设”开展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区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情况。
在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区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着力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招引落地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基本形成“制造+应用”双轮驱动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和保障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升级的代表性产业之一。
尽管如此,调研组认为,宁夏作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在做大做强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光伏产业链中,上游单晶硅棒及硅片生产,主要配套产业单晶炉、热场、石英坩埚、金刚线、切割液等均需从外省采购,石墨毡主要依赖美国、德国等进口;电池片主要配套产业中的银浆,在区内缺乏配套相关产业。说明我区现有新能源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全、本地化配套不足、企业协作配套不系统等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全区新能源产业中,企业的核心研发中心都不在银川。虽已建立了宁夏新能源研究院、宁夏硅单晶材料制备与检测工程实验室、宁夏石墨烯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但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
“企业普遍反映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且一线技术工人招引难、留人难,熟练工人尤其紧缺。”
“专业技术人才和关键技术装备的核心骨干缺乏,将直接导致深层次的科研项目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难以推动。”
……
调研组建议,聚焦我区光伏风电全产业链上的缺失链条,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补链工程。在光伏产业方面,对我区不能自给的单晶炉、热场、石英坩埚等短板,积极与国内龙头企业对接,宜引则引,宜建则建,大力开展招商引企。在风电产业方面,积极引进风电主机龙头企业投资建厂或与区内企业联合开展总装合作,引导宁夏铸造、设备制造、电气等企业与主机企业合作,提升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推进实施“链长制”,培育具有引领能力的“链主”企业,创新“链式”强化产业链配套保障,撬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延长新能源产业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企合作、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引进新能源企业落地,培育“专精特新”新能源企业高速发展,延长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做大做强我区绿色能源供给端。
积极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行动,推动新能源产业提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我区现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优质创新资源,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打造成行业领域研发生产核心区。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一批光伏制造、风电制造等方面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区级“互联网+工业”,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运用,逐步引进和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
调研组建议,既要注重加强发达省区人才的柔性化引进、弹性化使用,赋予企业一定的激励政策,也要注重加强本土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产业化服务。搭建部区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创建东西部人才智力合作新机制,围绕“六新”产业,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型企业人才、技能型产业人才。支持引导职业院校积极与企业对接,共建产业学院、专业群,实施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