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型配电网系统中,作为管理分布式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虚拟电厂示范点开始集中涌现。多个虚拟电厂接入配电网后,若缺乏对内部资源协调及配电网的引导机制,将导致虚拟电厂收益低下与配电网潮流越限的问题。
对此,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研究人员兰威、陈飞雄,在2022年第6期《电气技术》上撰文,构建虚拟电厂内产消者互助的点对点电能共享机制,并以电价引导方式建立虚拟电厂与配电网的协同运行模型。算例验证表明,本文方法能兼顾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虚拟电厂的经济性。
――――
在“碳中和”的愿景下,我国能源结构逐步转型,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s)在配用电侧大规模部署,致力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小规模DERs的高渗透率及其多元化特征增加了用户的灵活性,有助于减少以煤炭燃料为主的传统发电量,进而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也引发了可控性降低、不确定性增大等问题。
对此,为解决配电网难以调度小规模DERs的难题,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的概念被提出,其基于不同分布式资源的时空互补特性,整合源荷储资源进行优化调度。
目前,针对虚拟电厂的研究主要围绕虚拟电厂内优化管理及虚拟电厂参与电网的市场与调控展开。虚拟电厂优化管理方面,主要以高效聚合DERs为目标设计运营管理机制。不少学者基于虚拟电厂管控的资源特征,将虚拟电厂分为电源型和需求响应型。
然而,管控资源类型单一化存在调度局限性问题,使区域内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RES)缺乏多样化消纳途径,且无法以源荷双重身份协同配电网运行。随着分布式资源类型的增多,应积极提高虚拟电厂聚合资源的多样性,以此促进区域内电能的自给自足。
此外,在协调分布式资源的运行方式中,得益于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点对点能源共享与交易模式在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领域开始逐步应用。有学者将点对点共享方式用于挖掘蓄电池在能源社区中的灵活性。有学者以随机博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电能共享的微电网模型。
首页上一页1 2 3下一页尾页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