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诺,编辑:小市妹
8月1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到,要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铜、锌、钴、镍、锂等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受该消息影响,A股动力电池回收概念持续走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锂电池后周期行业,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需求受新能源车产业链景气度高企传导影响明显。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为165亿元。中性预期下,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到达758.4亿元,2021-2030年十年的CAGR高达58.1%。
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叠加政策的大力推进支持,已吸引众多玩家纷纷下场布局。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共有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4.06万家,其中在A股上市的有不到50家,比如以下几家。
1、格林美
国内前驱体行业龙头,主要从事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废弃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及钴镍粉体材料、电池材料、碳化钨等稀贵金属、铜原料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成立于2001年,早期以再生资源回收起家;2015年,公司率先提出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两年后,公司实施“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的业务战略转型。
当前,公司已形成电子废物循环利用、新能源材料制造、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硬质合金制造与高值化、钴镍钨回收等五大产业链,是材料厂商中少数从上游镍钴资源、中游前驱体,布控到下游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的企业,产业布局纵向一体化能力领先。
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公司采用定向循环的业务模式,通过与电池厂商约定废旧电池置换三元前驱体产品的方式,同时锁定上下游主流供应链和市场链,形成电池材料+回收平台的闭环模式。
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显示,当前,公司已建成武汉、天津、无锡、深圳、荆门等5个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中心,具备较完善的“回收-储运-拆解-梯级利用-资源化”的全产业链,年动力电池回收产能设计总拆解处理能力达21.5万吨,位于全球行业头部水平。
而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旗下子公司当前已有3家拿到动力电池回收与处置牌照。
据年报,公司近年动力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量提升快速,当前回收量已由2019年的1054吨提升至2021年的8407吨,对应的梯级利用量则由0.11GWh提升至1.06GWh,增长势头强劲。
2、天奇股份
公司成立于1984年,初期专注于汽车自动化装备领域。后围绕汽车产业链,公司持续扩张布局。2017-2020年,公司实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优质标的金泰阁和天奇锂致的控股,正式布局锂电池回收资源化领域。
当前,公司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进行布局,主营业务已覆盖至智能装备、循环装备、锂电池循环和重工机械四大板块。其中,锂电池循环业务是公司近年重点布局方向,主要业务包括废旧电池的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及元素回收等。
其中,深耕汽车前后市场,公司通过智能装备业务、循环装备业务与汽车整车、汽车拆解企业搭建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了汽车产业链关联度,构建废电池供应链网络体系。
据年报,在锂电池循环业务领域,公司子公司金泰阁拥有超20年的废旧电池回收经验,始终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废旧锂电池的回收规模及处理能力均处于当前业内领先地位,在细分市场先发优势明显。
2021年,金泰阁拿到动力电池利用行业企业资质,成为国内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47家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板块已具备年处理回收2万吨废旧锂电池的产能规模,拥有废旧电池处理、金属元素提取、电子级钴类氧化物和电池级硫酸镍、锰制备等电池回收资源化能力。
3、旺能环境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龙头,组建于2007年,主要从事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和动力电池回收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业务。
深耕“大固废”板块,生活垃圾处理为公司核心业务。据年报,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在浙江、湖北、四川、广东等10个省份投资布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产能合计达2.53万吨/日。
2022年1月,公司公告收购浙江立鑫新材料60%股权,正式开启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布局。6月,就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公司与永兴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并建立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络,进一步深化布局。
据悉,立鑫新材料是一家以钴酸锂电池、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进行再生资源利用的新材料公司,主要可生成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和氢氧化钴等多种新材料产品。
据公司年报披露,4月,浙江立鑫一期动力电池提钴镍锂生产线正式投运,目前月产能负荷达80%以上,预计2022全年可完成70%以上产能,到2023年可实现全部达产,对应镍钴锰和碳酸锂产品的提纯量分别为3000吨/年和1000吨/年。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布局磷酸铁锂废电池回收,预计将实施6万吨/年的规划回收产能。
4、南都电源
国内通信后备电源龙头,主要从事储能、动力等全系列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环保型资源的回收再生利用,当前主营业务已覆盖储能、通信、动力和再生铅等众多领域。
据官网,公司成立于1994年,初期主营阀控密封蓄电池业务。2011年,公司正式步入储能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公司当前国内外市占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稳定占据国内通信后备电池市场的前三名、全球储能领域前两名。
2008年,公司收购上海锂电,业务随后拓展至铅和锂电并行发展。2015年后,通过收购华铂科技及成立锂电回收子公司,公司业务逐步纵向延伸至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当前,公司已形成两大产品(铅电池、锂电池)、四大业务(服务通信及数据、智慧储能、绿色出行、资源再生)和全产业链(产品系统-运营服务-回收再利用-新材料)的业务布局。
近年,在资源回收业务领域,公司着力打造铅电池和锂电池两大“循环产业链闭环”。其中,在铅电池循环业务方面,公司拥有的铅回收产业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循环利用产业园区,铅蓄电池回收技术及装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金属回收率可达99%以上。
而在锂回收业务方面,公司子公司与中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共同成立了技术开发小组,目前已实现锂、钴、镍、锰等高价值材料的精细化分离。
据财报披露,公司锂回收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3月投产(一期项目2.5万吨,总规划10万吨),回收有望形成氢氧化锂、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钴、磷酸铁锂等多种锂电原材料产能。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