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能源局对全省范围内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情况进行调度调研,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调研发现,试点县不同程度存在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推进力度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快等问题,影响了江西省试点工作的开展。

江西省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遭遇了哪些问题?其他省区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拿屋顶”耗时费力

江西省能源局在《通知》中指出,由于存在制度机制不完善、建设环境不成熟、外部约束因素多等问题,屋顶分布式光伏的的快速发展受到制约。《通知》要求,负责试点县开发的企业要承担起主力军责任,加大资源投入,多种形式参与,在试点中创新企业开发思路和发展模式,发挥好作为投资商、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多角色作用。

根据江西省能源局此前发布的名单,8个试点县的项目开发共涉及11家企业,其中不乏多家电力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

承担“主力军责任”、发挥“多角色作用”并非易事。有知情行业专家告诉记者,在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的各项前期工作中,“拿屋顶”是让开发企业深为头痛的环节。“屋顶的业主有一般农户、有工商企业,还有学校、医院和机关单位,要一点点去谈,一个个签协议,后期收益分配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基层情况复杂,一般来说,央企的地方公司可能连最基本的人手都不够。”

“说是创新思路和模式,也有企业考虑过把这项工作转包给在地方上有经验的公司去做,提高整体效率。可一旦转包,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政策和流程上的风险,很容易被视为‘打擦边球’,央企是不会轻易去冒这个险的。”上述专家说。

“大基地”更具性价比

不可冒险,稳扎稳打。在现实的推进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难免打了折扣。

“我们在江西没有整县分布式光伏的项目。其实,从全国来看我们参与的项目也非常少。说实话,从企业自身的经营来说,公司是不太愿意做这种整县的屋顶光伏项目。”国内某电力央企新能源开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点多面广,无论是获取资源,还是办理涉及行政审批的手续,亦或是相应的招投标和采购等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一路折腾下来,一个县的屋顶光伏项目,体量也就那么大,有这个精力,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大基地的建设?这个账很容易算。”

上述工作人员坦言,大项目开发建设的各种相关工作都已有成熟的模式,更容易操作。“退一步讲,即便是麻烦一点,看在那么大的规模上,也是值得的。国家对几大电力央企的新能源建设是有要求的,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做大基地建设肯定比做整县分布式的性价比高多了。当然,作为央企,完全不做整县分布式的小项目也不行,所以一般还是会参与一下。”

问题暴露并非坏事

不能“完全不做”,还需“参与一下”。在此“心态”下,部分地区的整县分布式光伏推进速度缓慢也就不难理解了。

今年2月,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项目曾出现过一次废标。根据相应公告,废标原因为递交相应文件的供应商数量不足法定家数。记者从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了解到,由于首次投标正值2022年春节前后,各供应企业工作节奏普遍放缓,便出现了应标企业不足废标的情况。目前,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已经进行了二次招标,主要供应商也已敲定。

“过年了就不投标了,看起来顺利成章。但如果是易操作利润高的项目呢?企业还会不会因为急着过年就算了呢?当前,在光伏领跑者项目招标时,有些省份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私自修改专家评分结果,让更多企业实现‘中标’的情况,当然最终必然也被废标处理。但两者一比较,很容易就发现问题。”在山东从事项目开发建设的某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在个别地区本就缺乏吸引力的客观事实。

“现在看来,在最初启动时,很多地方的‘嗓门’太高了,‘步子’过大了,冲得太猛了。”上述专家表示,“现阶段项目开始落地实施,发现问题、暴露矛盾也不是坏事,如果能够积极探索解决,调整不恰当的思路,反而是达到了试点的目的。”

背景新闻:

3月7日,江西省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表示,江西省能源局对全省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情况进行调度调研,发现试点县不同程度存在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推进力度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快等问题,影响了全省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此,提出了四大举措:提高认识,精准把握工作定位;优化流程,提升项目开发环境;完善机制,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加强监管,维护有序发展秩序。

此前,江西发改委印发了《江西省整体推进开发区屋顶光伏发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力求加快推进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屋顶光伏发电建设。此次整县开发试点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中的问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