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双碳”背景下,储能产业迎来了“风口”。昨天,记者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全市从事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及电磁储能等经营业务的储能企业已达6988家,注册资本1661.73亿元,从业人员18.79万人,取得的发明专利1.19万件。这意味着一向嗅觉灵敏的深圳创业者正积极投资布局储能产业,抢占行业制高点和技术前沿。

新登记储能企业数量剧增

深圳市澳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在欧洲能源市场巨变的市场背景下,澳星公司联动合作厂家,生产便携式储能移动电源系列产品、家庭储能系列产品等,利用太阳能解决供暖问题。据公司董事长赵文发介绍,产品在欧洲大受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实际上,储能产业正是近期深圳企业积极抢抓的“风口”领域。据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统计,2022年我市新登记的经营范围涉及储能的企业出现逆势大增,达1124家,注册资本267.86亿元;较2021年的680家、201.76亿元,分别上升65.29%和32.76%。今年1月1日到3月20日,全市新登记储能企业335家,注册资本31.35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6988家储能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有3463家,注册资本787.40亿元,就业人数2.59万人,发明专利1732件。而分布在制造业的有3525家,注册资本874.36亿元,就业人数16.20万人,发明专利10123件。”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析说,虽然在企业数量上两大行业各占一半,但制造领域的储能企业用工人数和发明专利占据绝对优势,仅在电池制造细分行业,就有635家,注册资本395.88亿元,就业人数7.53万人,发明专利7295件。

从两大行业的增长态势看,10年前成立的储能企业分布在制造业的远多于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但近年来新成立的储能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远多于分布在制造业的,几乎是后者的2倍。比如2022年新登记的1124家储能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有713家,而分布在制造业的有411家;今年前三月成立的335家,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有225家,分布在制造业的有110家。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专家分析,从区域分布看,6988家储能企业分布在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和南山区,共计5251家,占全部储能企业的75.14%。从各区的产业布局看,3525家制造领域的储能企业分布在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和光明区,合计2824家,占制造领域储能企业的80.11%。3463家科技研发领域的储能企业分布在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和龙岗区,合计2520家,占该领域储能企业的72.77%。

政策暖风频吹市场蓄势待发

为抢抓全球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机遇,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深圳市发改委于2023年2月7日发布了《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将重点支持面向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的原材料、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链条,并针对产业生态、产业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等5个领域提出20条鼓励措施。

市政协委员杨军提出,为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探索合理开发新能源和储能电站的方案已刻不容缓。市政协委员陈克胜建议,鼓励围绕部分家用储能市场提供扶持政策,帮助移动储能产业企业做大做强,进入新能源微电网领域,鼓励发展微电网用电场景产品,加快培育家庭储能产业,重点提升其海外竞争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