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走进江苏南通大生集团的智慧纺纱工厂,AGV无人驾驶物流小车有序行驶,一排排纺织机器正不分昼夜、自主高效地飞速运转,诺大的车间里工人寥寥无几,像极了一个机器王国,灯光熄灭后,“黑灯工厂”名副其实。最近,这家由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认定的“十四五”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实现了全面达产。

从传统的“万人工厂”到如今的“智慧工厂”,大生集团每一步转型背后,电力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升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靠电为企业高速发展注入强动能

大生集团与电的密切联系,跟它的历史一样久远。

1895年10月,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了大生集团的前身——大生纱厂。4年后,大生纱厂进口蒸汽引擎,带动50千瓦发动机发电。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南通电力工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万锋是大生集团的电气负责人,从2002年入职至今,他对用电变化的感受最为深切。“作为纺织企业,我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多,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供电服务越来越好了!”万锋说。

进入新世纪的大生集团,生产经营快速发展,企业陆续引进清梳联、精梳机、络筒机等先进设备,力求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工艺模式,推动纺纱工艺实现质的提升。为保证企业安全可靠用电,供电公司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服务,排查用电安全隐患,做好用电需求调查,提供用电运行的技术指导。

“如果停电,我们基本上也就停工了。”

万锋清晰记得,2006年5月,由于外部工程车施工挖断了电源侧电缆导致全厂停电,为了不耽误企业生产,当地供电公司迅速出动抢修人员,1个小时就排除故障恢复了供电。

2007年,大生集团以退城进园为契机,加快大生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并筹划进口精梳紧密纺、高速喷气织机等设备,新建紧密纺车间。“设备到位,供电跟不上怎么办?”这让万锋犯了难。

当地供电公司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协商沟通,实地了解大生集团的生产现状与未来规划,客户经理邵坚和梅德杰先后多次对线路路径进行实地勘查,并与各专业人员反复测算研究,最终给出一套专属方案,并提前15天完成送电。

充足的电力,让大生集团驶入了发展的高速路。

2008年3月,大生集团“退城进园”一期工程投产,30台紧密纺长车纺纱生产线、10万锭新型高档豪华混纺生产线,以及306台新一代津田驹高速喷气织造生产线在新车间内顺利上马,一个高档纺织、新型纺织的产业集群初见规模。

光伏+全电改造,这里成了绿色工厂

千人纱,万人布。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行业一直是用工大户,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打包……每道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力支撑,可随着原料和用工成本不断飙升,曾在高速发展道路上“一骑绝尘”的大生集团,在2014年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岔路口。

“当时我们的纺织产品比较单一,附加值不高,加上使用的设备都特别老旧,要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机器换人’。”回忆当时的情形,万锋感慨万千。

所谓的“机器换人”,就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纺纱车间,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纺织技术。可接下来如何压降每年的用能成本,就成了摆在老万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新生产线启动前,他将政企客户经理一班班长杨溢请到了现场。

“要我说,不如利用闲置的车间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不但清洁环保,更能给你省下不少电费开支。”看着厂房空旷的屋顶,杨溢的一番话,让老万吃下了定心丸。

在当地供电部门的建议下,2015年,大生集团利用数字车间闲置的1.67万平方米屋顶敷设光伏组件,建成了一座1.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同年10月24日,全国首个数字化纺纱车间在大生顺利投产。

“压降成本和节能减排的功劳簿上有光伏一笔啊!每年15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电费约200万,折合每年减排标准煤72吨,二氧化碳1156吨,二氧化硫9.38吨。”年底的总结大会上,老万自豪地汇报了成果。

“让整个厂区都用上清洁能源。”电的优异表现,让企业决策者也找到了品控升级的新方向。

在供电公司的助力下,2021年4月21日,大生集团厂区完成了全电改造,整个数字化车间内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纺纱成套装备,9台电动叉车和8台电动运输机器人,代替传统的燃油叉车和人工搬运,没有了燃煤、燃油的污染,“煤灰纱”也从车间彻底消失,产品的良品率大大提高,每万锭用工一下子降到了15人,生产效率提升了15%。

走在精益化、数字化新赛道上的大生集团,在绿色清洁能源的加持下,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的华丽转身。

让每度电都为“黑灯工厂”贡献“智慧”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的用能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电力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供电公司正以高品质服务,进一步助推企业“智改数转”。

2021年底,大生集团重点打造智慧纺纱工厂项目,新建的厂房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厂房内全流程、全国产的智能纺纱设备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投产试验。在为企业升压改造的过程中,供电公司员工杨溢、顾璟宇等人注意到,这些先进的纺织设备对电能质量要求很高,如果产生谐波、电压波动、闪变等异常指标,产品品质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为此,供电公司员工杨溢、顾璟宇等人指导老万,为即将投产的生产线安装了APF等一批谐波治理装置。

不仅要让每度电都“身强体壮”,还要让它为生产“出谋划策”。在企业开发智能决策平台期间,当地供电公司也来“传经送宝”,为企业精准评估用能需求、生产智慧升级提供指导。

2022年底,大生集团投产建成了“十四五”期间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厂房内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纺纱成套装备,机器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信息,实现了自动传输包装、智能仓储管理等功能,万锭用工数则进一步降至10人以下,单位人力资源的成本仅为传统车间的一半左右,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5%以上。

指挥整个智能化车间高效运转的“大脑”,是智慧纺纱管理云平台,而支撑平台运转的关键模块之一,则是一整套精细的电力数据服务:用户生产负荷数据分析、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光伏发电的出力情况……一个个电力数据产品服务通过能源大数据中心,帮助企业全景解析自身生产负荷特性,寻找生产线调配的最优解,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电力“智慧”,实现了产品“产出即售出”的无缝连接。

从亮起厂区第一盏灯到步入“黑灯”时代,百年前张謇先生实业兴国的梦想早已照进现实,从“制造”到“智造”,一个个像大生集团这样的实体企业,正在电力人的全力护航下,驶向拥有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