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宁东光伏基地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正式投运。该储能电站为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的配套储能电站,建设总容量为200兆瓦/400兆瓦时,是目前国家能源集团规模最大的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国内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去年12月以来,宁夏储能电站加速并网。受访人士表示,目前宁夏的新能源装机已超越火电,成为宁夏电网的第一大电源,随着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日益凸显,新型储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动和消纳难题,保障宁夏“西电东送”通道向中东部地区送去更多“绿电”,为优化能源结构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
储能电站加速并网投运
2022年12月7日,宁夏首座电网侧大型独立储能电站泉眼第一储能电站(100兆瓦/200兆瓦时)顺利接入宁夏电网,实现了宁夏电网侧储能电站并网的零突破。六天后,宁夏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穆和第一储能电站(200兆瓦/400兆瓦时)正式并网运行。
自去年12月以来,宁夏储能电站迎来加速并网投运期,这其中不乏百兆瓦级容量的大型储能电站,也诞生了多个当地储能电站的规模之最。一系列储能项目先后并网投运,让宁夏的储能装机规模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工业用电大省山东。
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底,宁夏已投运储能项目14项,总容量115.4万千瓦/231.1万千瓦时,全部为电化学储能。其中,电网侧储能10项,总容量为111.6万千瓦/223.2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4项,总容量3.8万千瓦/7.9万千瓦时。目前,宁夏处于在建状态的储能项目有6项,建设规模达81万千瓦/202万千瓦时。
今年3月23日,宁夏发展改革委印发《宁夏“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全区储能设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的10%。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发展部主网规划处处长田宏梁说,虽然储能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但宁夏的储能项目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已并网的储能规模与政策要求的“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的10%”仍有一定差距。
破局新能源消纳难题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凭借发展新能源的资源禀赋,2012年宁夏就被确定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十四五”以来,随着“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宁夏新能源并网容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底,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达到3040万千瓦,装机占比突破50%,新能源超越煤电,成为宁夏电网第一大电源。预计“十四五”末,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超过5000万千瓦。
田宏梁说,新型储能是性能优异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具有电源和负荷双重属性,可有效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并在用电高峰期起到“顶峰”作用,提升电网支撑能力,缓解保供压力。随着宁夏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高,其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使得新能源消纳压力持续增大,加快推动“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则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问题,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案。
“近期并网的储能项目整体大多处于调试期,1月份,午间新能源大发时段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4207万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0.92%,提升新能源利用率0.86个百分点。经测算,2023年100万千瓦储能调用可提升新能源利用率1.31个百分点。”国网宁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能源处专责马天东说。
同时,宁夏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已建成投运至山东、浙江两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十多年来,累计外送电量已超6000亿千瓦时。田宏梁说,配置储能将有助于提升“绿电”输送比例,为优化能源结构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宁电入湘”项目也配置了一定比例的储能项目,和以往的输电项目相比,“宁电入湘”以输送新能源电为主,“绿电”占比将超过50%,配备储能能够保证通道配置的新能源利用率,为湖南受端提供更多“绿电”。
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业内受访人士表示,与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相比,部分储能项目利用率偏低,储能项目盈利模式单一、收益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投资意愿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中电联去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中提到,新能源配储能调用频次、等效利用系数、利用率较低,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为12.2%,新能源配储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低利用率影响储能收益。
受访人士建议,首先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储能长效盈利模式。马天东说,目前宁夏储能项目仅通过调峰辅助服务和部分容量租赁获取收益,储能市场盈利模式单一,收益较低,建议完善市场机制,尽快出台储能参与顶峰辅助服务的政策和容量补偿市场机制,增加储能的收益和应用场景。同时,明确储能租赁市场相关规则和租赁的交易品种,保证新能源场站和储能电站的权益。
其次,完善价格机制,提升储能利用效率。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主任李飞认为,应针对储能电站具备的削峰填谷、电网事故应急备用等特点,建立合理的输入与输出电价差,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政策,完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促进新型储能、火电调峰、抽水蓄能等各类资源合理竞争,提高已并网储能设施的利用效率。
最后,明确标准体系,促进储能健康发展。李飞建议,应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选型、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安全、退役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相关标准体系,规范新型储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