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六大行密集发声,积极展示其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国家战略的成绩单…


(相关资料图)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有大行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在规模质效提升、践行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普惠金融等方面成效显著,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总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分别合计为162.53万亿元、119.89万亿元和92.05万亿元,分别是2017年末的1.52倍、1.53倍和1.66倍。近五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7万亿元和5.61万亿元,2017-2021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1.65万亿元,不断回报投资者。

经营质效持续提升

银行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国有大行又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有六大行克服种种挑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协调发展。

据介绍,工商银行(601398)自2018年以来,人民币贷款保持逐年多增,累计新增超9万亿元,市场领先,年均增长11.5%,较同期经济平均增速高6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61万亿元,同比多增4900亿元。与此同时,人民币债券投资余额从4.8万亿元跃升至8.9万亿元,年均增速13.1%,积极满足实体经济直接融资需求。

建设银行(601939)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73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2.9%。截至2022年9月末,总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分别达34.30万亿、24.70万亿元、20.21万亿元;分别较2017年末增长46%、52%和61%。

农业银行(601288)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73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3.2%。截至2022年9月末,总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分别达33.83万亿元、24.89万亿元、19.37万亿元,分别是2017年末的1.61倍、1.54倍、1.81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40%,比2017年末下降0.4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水平大幅改善,资本充足率17.46%,比2017末提升3.7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601328)截至2022年9月末集团资产规模12.69万亿元,五年年均复合增速7.27%。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100.76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40.32%。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78.83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4.74%。不良贷款率从2020年末的最高1.67%下降至2022年9月末的1.41%,下降0.2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从2017年9月末的151.06%上升至2022年9月末的181.54%,上升30.48个百分点。

经营质效持续提升的同时,国有六大行也不断提高投资者回报。农业银行积极回报投资者,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6800亿元,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建设银行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万亿元,为广大股东创造了可观的回报,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A股丰厚回报榜单。交通银行2017-2021年累计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1167.86亿元。

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支持力度

国有大行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经营质效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贷投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与此同时,国有大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支持力度,使信贷投放更为精准。

据了解,以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工商银行着力增强金融资源在城乡、区域、人群之间配置的均衡性。加大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部及成渝等重点区域资源倾斜的同时,保持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边疆民族地区资源投入,增强金融资源配置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邮储银行(601658)等国有大行业聚焦重点区域,也不断加大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资源投入,促进基础设施联通,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助力国家区域战略落地。

重点产业也是国有大行信贷投放的重点流向。2022年以来,工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部署和安排,实施制造业金融服务提质工程,制定服务指导意见,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和先进制造业动能培育,加大融资精准投放,支持优质企业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精准助力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2022年,制造业贷款增幅近40%,有效支持国产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载人航天等一批“国之重器”建设。

农业银行紧扣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将更多金融资源特别是中长期资金配置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建设银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普惠涉农等新兴领域贷款快速增长,资产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制造业贷款达2.23万亿元,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约434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

邮储银行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支持。

交通银行制造业、普惠小微、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增速均显著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平均水平,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多举并措助力激发企业活力

近期,财政部明确,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各显身手,通过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多举并措助力激发企业活力。据了解,工商银行持续加强数字普惠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据悉,工商银行自2019年以来,通过打造“精准、流畅、聪明”的数字普惠新模式,把产品送到客户身边,以实际行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接近5000亿元扩大至超1.6万亿元,增长逾3倍,年均增速超40%;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连续多年位居市场首位,2022年末突破3.7万亿元。

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战略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村链工程、“裕农通”触达千万农家,通过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引领国际同业最佳实践,普惠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2.29万亿元和2.92万亿元。

邮储银行建立“四三二一”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担当、有韧性、有温度”的金融服务。2018年以来,邮储银行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超过4万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18万亿元,余额占比超过16%。

为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提供便利

当前我国面临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人民币将在对外经贸往来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银行发布《中国银行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行动方案》,把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作为全行的战略业务,全面提升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领域的经营质效,支持外经贸企业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机遇,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使用,更好满足外经贸企业交易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市场需求。

据《行动方案》,针对“走出去”企业、世界500强等各类客群的金融需求及实用场景,中国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扩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基础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覆盖面,中国银行预计2023年全年为境内外市场主体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不低于30万亿元。

此外,中国银行将继续提升对公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服务,扩大参与便利化服务的外经贸企业“白名单”。优化“跨境汇入汇款直通车”服务流程,为外经贸企业提供跨境贸易汇入汇款全程智能化处理、快速入账服务。抓住有利的利率、汇率市场机遇,积极提供境内外联动贸易融资服务,帮助外经贸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扩大人民币在在岸和离岸市场流通使用。

无独有偶,工商银行近期发布了“春煦行动”跨境人民币服务方案,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聚焦解决客户“急难愁盼”,围绕服务贸易强国建设、全面落实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的目标,着力构建跨境结算、跨境投融资、汇率风险管理、全球现金管理、离岸人民币等五大跨境人民币服务体系,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优质跨境人民币服务。目前工商银行可支持人民币与40余个国家的币种直接交易,具备超100种货币的投融资服务和风险管理能力。

农业银行也推出了“农银跨境e融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融资服务,进一步为外贸企业跨境金融服务提供便利,助力激发市场活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