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资料、看比赛、网上购物、打游戏、移动支付……全球数十亿网民享受数字技术的同时,是企业和数据中心的高速运转、大量能源的消耗。这些企业和数据中心堪称“吞电神兽”。


(相关资料图)

2022年12月,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改革方案达成了协议,全球首个碳关税将于2026年开始征收。那么,用电“大户”互联网巨头们如何驯服“吞电神兽”呢?

迎挑战:“吞电神兽”造成电力紧张

简单来说,“碳中和”是企业、团体或个人使用诸如低碳排技术或碳补偿的方法,将每天的碳排放量互相抵消,正负得零,实现“零碳排放”。

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聚集区弗吉尼亚州阿什本(Ashburn)包括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脸书母公司meta等企业的主要数据中心。全球互联网有70%的流量会经过此地。2022年8月,其主要电力供应商道明尼能源(Dominion Energy)表示,当地正在面临电力紧缺,其对本地数据中心项目的交付可能要推迟到2026年。

实现“碳中和”的意义不仅在于互联网企业自身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促进低碳技术转型。

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联网、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低碳技术;

另一方面,帮助对抗气候变化,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保持一致;

最后,通过和产业互联网结合,降低能源成本,提升业务效率,增强组织可持续性,提升组织生存力,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

练内功:制服“吞电神兽”主要有三招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SCD)《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认为,企业碳排放范围分为三部分:直接排放、能源生产造成的间接排放以及供应链上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指公司、数据中心、零售店直接拥有或运营的能源排放;

能源生产造成的间接排放是指用电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这要求企业加快使用可再生电力的步伐;

供应链上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包括商务差旅、员工通勤,以及供应商参与的产品制造、使用、运输、报废处理等,占所有净碳排放量的九成以上。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主流方法是清洁能源的使用、节能减排、碳抵消等。

一是拥抱清洁能源。比如苹果目前实现了100%的绿电,其中该公司直接投资新能源电站占42%,直购电占55%,分布式光伏占2%,绿证占1%。

二是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比如谷歌制定了详细的减排策略,包括设计高效数据中心,安装智能温度和照明控制装置,重新设计电源分配等。meta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减排,减少员工碳足迹,主要措施有使用替代交通工具、参与内部可持续发展活动、减少一次性塑料水瓶的使用等等。

三是采取碳抵消策略。比如微软将部署一系列负排放技术(NETs),包括造林和再生林、土壤固碳、生物能的碳捕获和储存(BECCS)以及直接空气碳捕获(DAC),并投入10亿美元成立气候创新基金,用于投资新的碳减排和碳消除技术。

放大招:互联网企业“驯兽”初见成效

国际互联网企业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题方面早已立于潮头,并拉出了时间线:

谷歌声称已于2007年实现“碳中和”,并于2020年消除了历史碳排放,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生命周期净零碳足迹的企业。谷歌表示,到2030年之前将完全使用零碳能源。

自2012年起,微软就一直致力于实现“碳中和”。2014年起实现了所有新建数据中心平均电源使用效率(PUE)达到1.125,于2020年1月17日发布了名为“微软可持续发展计算器”的新工具,将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其云工作负载的碳影响,并帮助客户报告自己的IT服务碳足迹,并提出到2030年100%购买零碳能源。

苹果2008年起便开始计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并宣布从2020年起运营已实现了“碳中和”,到2030年生产供应链“碳中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