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批复同意在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布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相关媒体称,这也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又一大国家级超级工程。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科大讯飞正在不遗余力地输出自身算力优势以及最新科创成果,优化算力资源布局,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与众多伙伴携手共建这项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

赋能传统制造业,让西部地区数据加速“奔跑”

近年来,西南重镇重庆,始终不停地在万物互联时代寻求创新发展路径,已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标杆。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9万个,数字产业增加值达1824亿元,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7000多家,“上云”企业超7.1万家。依托“东数西算”算力枢纽建设,重庆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同时,重庆也是中国制造业重要基地之一,汽车生产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重庆已形成以长安汽车为龙头、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为支撑、上千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重庆汽车产业也迈出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近期,长安汽车旗下的欧尚汽车智慧快乐座舱发布会在重庆举行,与以前的智能汽车不同的是,新车搭载了全球首发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

科大讯飞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告诉记者,长安欧尚与科大讯飞联合打造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使用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智能汽车的神经网络降噪算法和“冷启动”系统等核心技术,驾驶员在车外用语音就能实现停车、挪车、开门等应用。

“智能汽车之所以智能,是因为在积累了海量数据的前提下,通过算法发展的迭代以及算力的支持,最后产出最优解。”刘俊峰说,早在2017年,科大讯飞便与长安汽车为代表的重庆车企建立了战略合作,通过平台形成算法,赛道沉淀数据,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称,在算法与数据方面,科大讯飞有相对较大的优势,根据其“平台+赛道”的人工智能战略,平台形成算法,赛道沉淀数据,二者相辅相成——数据越多,算法也就越成熟,更成熟的算法能够吸引更多用户,使得数据量进一步增长,最后再让数据加速“奔跑”。

深耕长三角,为产业数字化打造新引擎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16-2021年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从15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近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将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将达2700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发展任务目标,多方面部署数字中国建设,从战略高度指引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则是任务目标的具体落实。

“数字化转型将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科大讯飞董事长、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理事长刘庆峰表示,在“十四五”时期,科大讯飞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加快一大批标杆项目应用落地生根,为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在刘庆峰看来,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布局,特别是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的落地,将成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而作为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之一,科大讯飞正处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关键阶段,以系统性创新解决社会刚需,筑牢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健康繁荣的平台生态。

针对部分城市数据基础薄弱、信息资源分散、统筹利用不足、缺乏创新应用等短板,讯飞城市超脑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19年开始,铜陵市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设城市超脑,已构建成“城市超脑+部门行业子脑+社区微脑”三位一体的城市超脑体系,在城市管理、智慧交通、社区治理、重点安全、民生服务、生态环保、宏观决策等7大领域上线27个智慧场景,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治理模式变革、便民惠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以讯飞助力安徽省搭建的“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为例,该平台构建了“1+16+N”框架体系,联通地市子平台和部门分平台,汇聚数据量超1400亿,有力支撑了“数字江淮”建设,成为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应用的“总枢纽”。

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将继续做好“AI+”大文章,积极探索数字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强化技术策源、推动平台开源、汇聚数据资源,构筑“数字中国”底座。目前,科大讯飞已在合肥、长春、沈阳、天津、青岛、苏州、郑州、西安、芜湖、武汉等10余个城市建立双创基地和产业加速中心,目前仍在拓展当中。

站在数字经济新一轮大潮之上,科大讯飞方面表示,将以“东数西算”工程为契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推出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智慧应用,筑牢数字化底座,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讯飞力量。(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周振龙 张瀚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