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营收增速进一步下滑至10%,距离告别两位数增长时代近在咫尺,和它一样境遇的还有难兄难弟拼多多,3%的营收增速让人误以为这是哪个隐藏在舞台角落的的夕阳行业。

电商三兄弟中,营收增速表现最好的是京东,在去年四季度贡献了23%增长数据,不过相对应的,在用户数据方面,京东也是目前基数最小的,截至2021年底共拥有5.7亿年活跃买家。

 

于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一种假设,在过去20年间,电商行业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增长都建立在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之上,而当平台一旦完成了用户覆盖,未来的增长逻辑就要受到投资者的诘问,规模越大增速越低,最后无可避免的就会由盛转衰。

不幸的是,这种假设还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由于用户增长普遍遇到了瓶颈,2021年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营收增速普遍保持下滑态势,其中落差最大的是拼多多,在短短一年间由146%直线跌落至3%。

而实际上,国内互联网的这种颓势早在2018年便开始显现,同样的用户增长瓶颈,同样的营收增速滑落,只不过在当年,初生牛犊的拼多多借助百亿补贴,硬生生在下沉市场为整个行业撕开了一条流量敞口,下沉市场带来的增量用户让国内互联网行业享受到了短暂回春,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而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公司在国内的年活跃买家数分别约为9.79亿、5.7亿、8.7亿,分别占据我国网民规模的94.8%、55.2%、84.3%,瓜分完下沉市场后,电商平台又一次迈入用户瓶颈期。

未来是迈向国际化争取全球用户?还是在于同行的竞争中撕咬夺食?亦或是想尽办法提升单客价值?

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国内电商行业已是一片红海,或者说是一片火海。

而对于当下的种种问题,其实业内人士也早就预期,美团创始人王兴早在2016年的一段发言如今看来仍具现实意义:

“从宏观角度看,对于整个中国的互联网也是刚刚进入‘下半场’。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红利,不管是早期PC网民的迅速增加,还是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激增,大家发展的方式哪怕粗糙一点、成本高一点都不要紧,因为用户在快速增长,每年卖几亿部智能手机,大家的业务跟着水涨船高。

但是现在可以看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不增长了,总体网民的增长也大幅趋缓。这个时候两条路:要不开拓海外市场,可能还有更多用户,但是国际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不你就得精耕细作,把原有的用户服务得更好,通过每个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目前来看,所谓的精耕细作,也就是玩好私域流量,是多数平台的唯一出路,毕竟不增长不会死,但如果留不住原有客群,能否活下去都要画一个问号。

腾讯营销洞察与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在去年联合发布过一份《2021中国私域营销白皮书》,在报告中腾讯将2020年定义为私域元年,并表示私域触点在中国的渗透率已达96%,79%的消费者过去一年中在私域进行过购买。

不过正如拼多多之于下沉市场一样,在私域流量领域,国内电商行业同样不乏先行者,并能为整个行业贡献发展经验。

2015年10月,来自浙江的私域电商平台顺联动力正式上线运营,并始终保持不烧钱0推广的发展策略,仅凭用户间的口碑分享在熟人间快速传播,这既维持了平台用户的较高增速,又为平台自动筛去了无效流量。

 

截至2021年底,顺联动力在下沉市场完成了对近亿用户的覆盖,并且用户粘性普遍较高,有至少1200万用户在平台消费后开通带货权限,兼具消费者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贡献业绩的同时也为平台创造了无数个私域流量入口,为公司的后续扩张积蓄力量。

不仅如此,在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方面,顺联动力也在业内独树一帜,2019年其借助平台社群资源优势实施双百计划——百位红人百款爆品,一方面通过直播等方式打造更多的网络红人带货明星,另一方面也根据平台用户的实际需求,推出价廉质优的新品爆品。

过去两年,顺联动力作为讲述“电商+直播带货”新模式的经典案例,连续入选由浙江省商务厅出版的《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与此同时其在平台首发上线的朵杞、向鲜等新消费品牌,也都成为了平台用户的消费首选。

今年4月6日,顺联动力更是整合此前在大健康领域的经验与服务,正式推出“顺联健康”项目,既延续了平台过往的发展路径,又为平台在细分领域的进一步成长拓宽道路。

流量枯竭时代已然到来,但寒冬并非末日,如果说此前的电商行业比拼的是各家的速度与效率,那么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谁能在现有客群身上投入更多精力与思考,谁才有机会在未来的电商角逐中大放异彩。

顺联动力是私域流量时代的先行者,讲好时代故事,撑起电商大旗,或许也是时代偶然间赋予其的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