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拥有产业集群优势和深度协同能力的区域,例如硅谷之于半导体。作为全球最成功且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发展中心,“硅谷”一直是各大产业园区奉为圭臬、争相学习的典范。

在生命健康领域,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硅谷”,比如被称为全球最大综合医疗服务中心的德州医疗中心、医学研一体的波士顿长木医疗教育区、聚焦癌症专科的静冈医药谷,以及以消费型专科为主导的迪拜健康城。这些国家级产业集群吸引着市场目光并成为行业趋势,为全球不断输出着成功模式和发展经验。


(相关资料图)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德州医疗中心以1925年开业的赫尔曼医院为起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沿着医疗-教研的发展路径,基于“覆盖全科,精于心脏、儿童和癌症三大专科”的医疗定位,已成为世界级医疗目的地,年接收病患量达到1000万人。

同样地处美国的波士顿长木医疗教育区则从教研机构哈佛医学院起步,打造了世界级医院产业集群。以哈佛大学下属医学院校为中心,波士顿长木医疗教育区内集中着各类医教研产机构,包括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麻省药科与健康科学大学、默克研发中心、Hi-Lab医药孵化器等。

日本的静冈医药谷起源于静冈癌症中心医院,并围绕该医院打造了康复保健中心,然后将医疗研究教育、康复养生产业融入到医疗产业中成功实现“医养产”的互融互通,最终成长为世界级医疗中心。与前三个走在医疗前沿的产业集群不同,先天缺少顶级教研机构支撑的迪拜健康城,基于自身旅游特色,走出了一条以消费型专科为主导的医疗旅游集聚的“迪拜路径”。

粗略来看,这四个产业集群存在很多差异点,比如各自的发展路径和产业侧重点等。但从细分板块进行深度分析,不难发现四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紧邻国际机场,带来全球客群和货流。从区位交通来看,四个产业集群都靠近大型国际机场,如德州医疗中心1小时内车程可到达乔治·布什洲际机场,波士顿长木医疗教育区、迪拜健康城与最近的国际机场距离分别为11公里、4公里,静冈医药谷所在的静冈县地处东京与大阪之间,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位于东京羽田、东京成田和静冈机场三大机场中心。便利的交通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这四个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入场,以先行政策推动产业起飞。政府是产业集群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四个产业集群中,政府介入时期虽有所不同,但加入之后的成效皆非常明显。以德州医疗中心为例,休斯顿政府的加入是该中心继获得安德森基金支持,设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后的第二次发展机遇,是其实现“从1到100”的主要推动因素。

1943年,休斯顿政府专门划拨了134英亩土地给德州医疗中心,提供近乎免费的土地优惠政策和大量的科研资金投入,以此吸引了贝勒医学院、卫理公会医院等大量机构进驻,并在此后的数十年里,陆续有大量机构进驻或开建。目前,德州医疗中心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雇员超10.6万人,每年接待1000万求医者,年度手术量18万台。

清晰的产业定位,建立自循环的生态体系。德州医疗中心定位为“综合+专科”,静冈医药谷则致力于打造癌症专科的世界级医疗中心,迪拜健康城以消费型专科为主导,而波士顿长木医疗教育区则是典型的医学研一体园区。

波士顿长木医疗教育区的教研开端于1782年成立的哈佛医学院,并随着哈佛口腔学院的成立得到扩张。经过一个世纪,受波士顿本地大量优秀医学生和孵化出的先进医疗技术吸引,波士顿儿童医院开始建设,医疗开始起步……技术的不断突破,HealthQuest Capital、Flagship等全美著名的创投体系支持,园区声名鹊起,默克制药研究中心、LabCentral医药孵化器、Hi-Lab医药孵化器等争相落户,逐步形成了医疗科研、医疗服务和医药企业三医融合的生态体系。据了解,波士顿长木医疗教育区聚集了5.7万雇员和2.9万名学生,年门诊量达到230万人,每年可营收100亿美元。

总的来看,这些全球顶级的医疗城各有千秋,但都集合了政策支持、适宜节奏、合理定位和生态机制这四个关键成功要素。而聚焦国内,这些维度,也恰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以下简称大兴临空区)能够发力生命健康产业的优势所在。

截至2022年7月底,大兴临空区注册企业已累计达到2961家,其中外资企业53家。在生命健康领域,大兴临空区(北京部分)已经注册落地相关企业231家,落地生命健康产业项目8个,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医药集团、细胞治疗领域领军企业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干细胞药物研发创新生物企业瑷格干细胞科技、模式大动物临床前药物安评公司希诺因生物等重点项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兴临空区是如何在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些成就?背后的发展逻辑是什么?它依靠怎样的资源优势和运营体系吸引着全球药械巨头争相入驻?它的产业模式能给其他区域发展提供哪些参考?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动脉网形成此文,以飨读者。

靠近全球最大综合交通枢纽,领跑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大兴临空区地处京津冀腹地,拥有全球最大综合交通枢纽——大兴国际机场,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天津市等各大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车程都控制在2小时以内,形成了国内快速触达京津冀、国外紧密连接全球的交通网络体系。

需要提及的是,大兴临空区正在主动承接大兴国际机场带来的溢出效应。预计2025年,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7200万人次,全年保障航班62万架次,货运年吞吐量实现200万吨。巨大的客运吞吐量与密集的航线网络背后,是大兴临空区沉淀下来的大量高净值客户群及高价值货物,为打造高能级的健康产业集聚地奠定了坚实基石。

从全球经验来看,结合航空优势,在空港周边区域布局有航空冷链运输需求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及集聚外资医药企业总部是普遍现象。

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生物医药产品因产品类型特殊、价值较高、时效性较高、紧急程度较高、温控要求高等特征,对运输时间、环境要求极高,航空周边区域非常契合以疫苗、生物药品为代表的企业;第二,密集的机场航线使得大兴临空区具有辐射范围大、可达程度高等特征,适宜往来频繁的大型医药企业总部人员,缩短了往来所需花费的时间,提升人员往来便捷度。

依托大兴国际机场航线优势,大兴临空区已经开通全货机航线,进而建立全球生物医药转运中心、分拨中心、供应链中心和展示贸易中心。在医药流通上,大兴临空区已引进上药等医药流通龙头企业,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站在国家整体生物医药产业格局角度,国内虽然已经形成了包含京津冀在内的多个区域性产业集聚区,但整体缺乏先导性。

位于北京、天津、雄安“三核共振”地带的大兴临空区,可借助高能级新机场落位的战略机遇,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昌平生命科学园形成互动发展,有望成为国家大健康产业的先行者,领跑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群,形成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

在生命健康产业专项规划上,大兴临空区聘请了波士顿咨询、安永咨询、新加坡盛裕等专业机构为临空区生命健康产业的定位、规划进行系统论证,合理布局利用区域产业空间资源,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178项行政权力下放,多重资源赋能建设“首都新国门”

当我们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乘机起飞,透过舷窗俯瞰,围绕航站楼的150平方公里便是正在火热建设的大兴临空区。其中,其中北京部分50平方公里、河北部分100平方公里。

2020年12月,大兴临空区经国家批复成立,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两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和唯一一个跨省市的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区域。这意味着,大兴临空区能够利用自身能级优势,争取更加自主的审批权限、更有突破性的优惠政策和更高水平的硬件建设,进而为医疗机构与国内外医疗企业提供审批程序简化、政策先试先行和较低的企业发展成本,可对健康产业资源产生虹吸效应。

在审批程序简化上,以大兴临空区北京部分为例,北京市、区两级政府分两批将涉及发改、住建、生态等共178条行政权力下放至临空区(大兴)管委会,这些行政权力涉及发改、规自、住建、生态、水务等领域,贯穿土地一级开发、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全过程,包含政府出资的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内)、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批准、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查、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含金量”较高的行政职权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大兴临空区的“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创新机制,让多部门联动,形成“评估可共享、出让有标准、承诺即批复、全程包服务”的工作模式,来大幅压缩全链条审批时间,已让顺丰、京东等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其他原本需要20日、30日的审批审查项目,最快也可当场办结。

在优惠政策先试先行上,大兴临空区是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多重政策耦合发展的优势区域,并拥有大兴区“1+N”政策体系,对外贸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提供全方面政策支持与保障。

如2022年6月,北京市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物品“白名单”制度,对于纳入“白名单”的物品进口,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不需提交《进口药品通过单》,即可在北京海关办理通关手续,进一步提升进口便利化。

在实际的配套设施上,大兴临空区也不遗余力。如资本方面,大兴临空区成立500亿规模的母基金,搭建生命健康产业专项基金体系,已投资元生创投、雅惠资本、同创伟业、远毅资本等五支生命健康专业基金,已直投希诺谷、法伯新天、豪思生物等多个生物医药项目。

总的来说,从国家级到市、区等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是大兴临空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的阶段性跨越的核心驱动力。

推动“城-人-产”融合模式,打造国际生命健康口岸

一个产业集群的形式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先有企业后有产业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硅谷;其二是先有产业园再引入企业,国内上海张江、中关村等都是典型代表。

大兴临空区基于自身优势特点,对标硅谷发展经验,推动“城-人-产”区域发展模式,并形成了一套实践逻辑:强调“以城聚人,以城促产”,注重整体区域协调性,配置完善的文化教育、医疗设施等基本设施,通过政策、交通、资源等优势吸引海内外企业入驻,强化产业科技孵化平台建设,进而打造产业生态体系。

具体而言,首先,大兴临空区依托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形成的产业氛围及庞大产业链需求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并向已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海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发出邀请。

2019年以来,大兴临空区已在厦门、深圳、上海、重庆、北京等国内城市以及阿联酋迪拜、德国科隆、法国巴黎等国外重点城市举办外资企业进航城、驻华使馆进航城、海外项目推介路演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搭建国际化平台,提升临空区国际品牌知名度,希望与海内外优秀项目开展深度合作。

其次,大兴临空区以精准医疗及服务、干细胞技术和医疗耗材等前沿医学科技为主要方向,打造创新科技研发平台,并完善科研配套服务,吸引研发型企业和研究型医院入驻,形成医学科技创新业态集聚之势。

大兴区集聚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批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协和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药政检测与药物研发机构,以及新增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园区、北京协和医院榆垡园区等科学中心及研究性医院,助力本区生物医药成果转化。

然后,大兴临空区以基础医学研究为始,依托大型企业强大的研发、制造及销售需求,借力医疗服务机构平台,着力于重点学科的联动效应,打造以医学研究为核心,医疗服务与医药产业为支柱的三医融合健康生态体系。

目前,大兴临空区已建成北京细胞治疗工程技术中心、北京细胞治疗转化研究院、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平台、细胞治疗孵化平台、细胞治疗CDMO平台等国际研发平台。此外,大兴临空区也将围绕围绕医疗服务重点发展专科,布局器械诊断细分研发方向,有效利用园区资源,打造完整医疗服务价值链。

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核心园区的打造。大兴临空区形成了以国际生命健康社区为产业基础、综保区生物医药孵化器为创新源头,及以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为平台载体的产业集聚格局,总规划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米。

国际生命健康社区位于榆垡片区,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包含了再生医学创新园和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国际研发、国际前沿技术落地为主,贯通“研-医-产”产业链条,布局关键技术原始创新阵地,建设新国门国际生命健康口岸,构建服务全球生命健康产业的供应链、创新链和服务链。

据了解,在大兴机场综保区1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孵化器及7万平方米的北京自贸创新服务中心项目载体中,已汇集华大基因、北京细胞、希诺因生物科技、瑷格干细胞、细胞治疗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预计到“十四五”时期,围绕三医融合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便可初具规模,大兴临空区也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创新创业的聚集区。

未来,大兴临空区将进一步发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枢纽效能和综合保税区的高效通关优势,着力打造国际生命健康口岸,使口岸成为连接和利用国内外两个要素,两个市场的通道和引擎。

政企对话:跨国企业眼中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在8月23日举办的“未来从这里——大兴”外资生命健康企业进航城活动上,罗氏制药、碧迪医疗、拜耳、普米尔医药、谱新生物、IBM、亚马逊云科技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8家企业与大兴临空区就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思考与实践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

■ 城市展望:变革时代下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

讨论会在临空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罗伯明的致辞中正式开始。罗伯明强调大兴临空区依托大兴国际机场而建,将基于大兴国际机场这一“国家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临空经济区,成为驱动未来的世界航空城。

大兴区投促中心副主任李根表示,从经济增速、产业变迁和区域定位都可看出大兴临空区正处于超高速、跨越式发展阶段,分别从近60%的经济增速、便利的区域交通、完备的配套生活设施、“1+2+4”生态体系、六大功能承载区,以及“五重政策叠加”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对大兴区进行了详细推介。

随后,临空区招商局王硕纯从生命健康产业角度对大兴临空区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大兴临空区将始终坚持打造国际化研发中心以及孵化器,以及依托大兴机场在物流、冷链方面的优势,建设生物医药健康口岸的目标。基于此,大兴临空区在行业规划、产业链聚集、专业服务平台打造、产业基金等开展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大兴临空区也预留了诸多地块,希望与更多跨国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中国总部项目、孵化器项目和检验检定项目等。

■ 政企对话:打造全球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思考与实践

首先,跨国企业分别分享了各自选择园区落地的维度和影响的关键因素。

罗氏制药全国个体化医疗孵化器负责人常永宽分享了三个关注点:第一,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会增强企业合作的信心,推动企业进行更加长远规划和部署,这对于持续提高生物医药创新质量,尤为重要;第二,关注产业人才诉求。人才是创新之本,政府需要有整体资源协调能力,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第三,有效发掘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源禀赋优势,如医疗机构,数字化医药产业合作伙伴等,为企业合作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碧迪医疗政府事务部门北中国区域负责人徐冬玲表示,区域医疗资源的丰厚程度、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环境开放程度,以及该区域发展规划与自身发展路径是否契合是碧迪选择落地的主要考量方向。

Premier Research中国区总经理裴明从一个全球CRO公司的角度分享了两个思考点。在CRO层面上,最核心的是产业区域如何基于平台管理,帮助入驻企业开发产品、积淀知识储备和人才发展。其次,国内企业的出海道路存在众多问题,一个国际化产业区域,如何第一时间解决入驻企业出海问题。最后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聚集中心建设相关的政策支持。

IBM大中华区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总经理李少春分享了两种园区和无边界医疗和生命健康企业的合作模式。开放性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中国医疗和生命科学企业要想实现“共享共建”,需要与企业内外和行业内外的生态系统参与者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大健康生态平台。其一,IBM作为面向B端的企业,与大型制药企业合作,打造临空区科技转型赋能样本,这一模式在部分生物医药聚集区已有成效。其二,通过平台创新方式赋能区域内企业,通过建设开放架构的数字化生物医药创新平台从新药研发、生产制造、上市流通等不同的阶段,针对研究机构、生物技术公司、原料供应与加工、生产制造、批发流通、医疗健康等不同企业,提供基础技术平台和能力,并与行业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生态创新平台,赋能企业发展和转型。

江苏谱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EO朱逸表示,人才的可及性和稳定性是优先考量的重点。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如加强产业集群建设,让人才在相对限定的范围内流通,也可以增加人才稳定性。此外,硬件载体也是谱新生物在落地需求上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 外资企业针对大兴临空区打造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提出了自身的想法。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首席业务总监李健博士分享到,从以美国湾区和大波士顿地区为代表的全球知名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来看,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第一,研究型大学:尤其是愿意深耕行业创新的研究型高校,是整个创新生态的基础,也是提供转化成果、人才培养的重要源泉;第二,医院:生命健康产品和服务最终要服务于患者,所以需要和临床结合,和医院紧密合作;第三,各种类型的公司:不同体量的公司能给人才提供技术和商业培训机会,促进人才积蓄和良性流动,对园区生态发展非常重要;第四,风险资本:专业的投资团队能够加速初创企业发展、吸引人才,帮助企业业务成长;第五,赋能平台资源:提供技术、业务和数字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把想法转变成产品。

会议的最后,临空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罗伯明对此次讨论做了提纲挈领的总结。他说到,临空区希望通过与外资企业的交流,深度了解企业的需求,以更好地建设临空区,更好地满足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临空区希望与医药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新的航空创新城。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产业。大兴临空区拥有生命健康经济的肥沃土壤,相信经过未来一定周期的沉淀,以及国内外龙头企业不断聚合、创新企业持续衍生,一个国际化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将会出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