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总第96次)例会于近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相比去年12月第四季度例会的提法,本次例会提出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会议指出,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同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此前央行在年初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会议延续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确保信贷总量合理稳定增长,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采取总量与结构性政策协调配合,精准发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提升政策质效。
“同时,会议提及地缘局势与国内局部散发病例等新情况,释放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提振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大盘。”该人士强调。
会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动公开市场操作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中标利率下行,并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目前,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7%、4.6%,较2019年末分别下降0.45个和0.20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新增社融规模达到7.36万亿元,同比多增48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5.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700亿元,信贷需求总体相对旺盛。与此同时,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计降幅达0.82个百分点。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内需处于恢复阶段,叠加海外疫情、地缘冲突等不稳定因素及其外溢效应影响,国内需要适度加大政策托底力度,助企纾困,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加大小微、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稳定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就业促内需,推动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预计二季度仍有降准、降息可能。
“通过降准、降息及结构性工具,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长期限、稳定低成本负债,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为制造业等领域提供长期贷款,稳定市场信心。”该人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