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谋定了西安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确定了文化旅游产业在“深度融合”上提质效、守护城市文化瑰宝,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西安市政协委员围绕文旅融合积极建言献策,为文化添翼、为旅游铸魂,内容涵盖“历史游线”实体化、让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设置历史遗迹标识以及数字技术赋能等方面的诸多话题,为西安文旅发展建言献策。政协委员崔琰建议:
打造文旅融合大IP
随着全民健身、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作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沉淀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借助十四运会的成功举办,挖掘文化、旅游、历史资源以及体育市场,整合文化IP、体育IP、旅游IP,发挥西北龙头城市带动作用,铸就西安“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形象,打造文旅大IP十分必要。
崔琰建议,当前应以游客满意度为抓手、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全面推进西安服务业规模发展、提升发展、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指导,加大文化体育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投入,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和标识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将5A级旅游景区“第三卫生间”建设向全市A级以上景区延伸,同时持续推进断头路打通工程,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快景区交通无缝衔接,推进城市慢行道、骑行道、旅游风景道等休闲设施建设。
“当前,应当开展景区、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策划实施文化+VR/AR精品项目、文漫衍生等,通过打造数字兵马俑E-MAX全域沉浸互动体验区,再现兵马俑历史盛景;利用科技感十足的高铁模拟驾驶舱,使游客感受到沉浸式角色体验,实现沉浸式演绎;用VR技术搭建的虚拟空间秀场,游客不仅可以多角度欣赏,同时也可进行各种互动。”崔琰建议。政协委员董建平建议:
设置历史遗迹标识,营造城市文化氛围
文旅融合应在细节处打磨,不仅是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也包含了历史遗迹标识的设置,从细节入手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更能彰显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提高市民保护和传播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开远门和金光门,这两座唐代长安外廓的城门,是隋唐长安城往返西北西南方向的城门,作为唐城名门的开远门,更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同隋唐长安城其他城门一样,见证了丝绸之路在唐代的延续和发展。有关开远门和金光门的重要历史事件,文献中有很多记载,唐代诗人杜甫也写过和金光门有关的诗句。”政协委员董建平说。
董建平建议,应该确定开远门和金光门的准确位置并在开远门和金光门遗址建立景观式历史遗迹标识;标识的造型设计,材质选择,内容安排应新颖别致和具有吸引力,这将有利于开远门和金光门文化价值的传播推广。同时,将景观标识建成文化广场的形式,使市民与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抚今追昔,寓教于乐,无形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甚至发展成为西安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和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政协委员张春江建议:
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近两年,西安市在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方面也作出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政协委员张春江举例说,在公众服务方面,西安市文旅局依托“西安文旅之声”公众号上线了西安市20家高A级景区分时预约功能,为游客提供了统一的预约入口;在5G技术应用方面,一些景区积极申报5G+文化旅游应用示范场景项目,争取省上资金支持,大唐不夜城等2个应用示范场景项目已被省文旅厅列为重点项目。
如何让技术赋能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张春江建议,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当加强对文旅行业数字化技术的引导和应用,使其更好地与科技融合发展,同时加大金融对文旅企业的扶持力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文旅产业发展中不断提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实际应用水平。强化旅行社、导游、景区、酒店、交通数字化,提升整体文旅企业的科技实力。鼓励文旅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业务效率,创新发展数字文旅业态,增强行业发展新动能。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各级科技扶持资金,鼓励文旅企业申请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中,提升自身实力。 (闫珅 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