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香港中华煤气(下文简称:中华煤气)披露了2023年中期业绩。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1.78亿港元;当期净利润36.14亿港元,同比增长7%。整体来看,这延续了公司在过去几年稳中有升势头,尤其是盈利能力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修复趋势得以保持。
鉴于中华煤气本身业务的复杂性,有必要拆分各个业务板块,才能对这份业绩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有助于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千亿级城市燃气龙头公司的发展前景。
(相关资料图)
一、核心主业进入修复通道
首先,燃气业务的基本盘稳中向好。
进一步细分来看,香港地区的燃气业务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2%。得益于中华煤气160多年来在香港地区的深耕,其管道网络已经覆盖全港86%的家庭,当期客户数增加9941户跨过200万大关。未来随着北部都会区项目以及香港西区房屋发展项目落地,相应地区的燃气需求上升,有利于公司该业务分部业绩进一步提升。
内地燃气业务方面,在经过2022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罕见的下降后,伴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复苏,2023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开始逐月修复,中华煤气的内地售气量也随之同比提升9%,高于同期全国天然气消费量6.7%的增速。
更重要的是,去年上游气源高气价叠加顺价机制不通畅带来的毛差压力,在此次报告期内逐渐消散。
一方面,得益于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机制不断推进,“上游企业-城燃企业-消费终端”这一天然气消费产业链条中长期存在的“两头难疏导,压力在中间”的格局有望得到改变。多地政府要求上游与城燃公司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并积极召开听证会,基本完成了非居民顺价的同时,也在逐步推动居民气价调整,有利于缓解城燃公司利润压力。今年上半年集团燃气业务价差达到0.42元/方,同比提升0.02元/方。
另一方面,中华煤气正式成立气源业务板块,充分保障供应能力。
目前,集团气源大部分来源于国家主要油气供应商,其他依靠非常规管道气和LNG补充。因此,集团在持续巩固与国家主要油气供应商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推动多元化气源战略。
比如,集团将启动四川页岩气跨区域调度,并正在进行2份国际LNG购销协议的谈判;同时,积极与同业展开协作,与其他城燃集团开展气源联合采购;加快建设自营气源,目前公司在宁夏和山西的煤制气厂已经投产,上半年集团自营气源产量近2亿方,且四川的页岩气液化厂一期预计将在今年投产。
此外,储气设施作为城燃企业跨周期调节的重要法宝,是保障燃气稳定供应的关键所在。今年,集团新增了金坛储气库6000万方工作气量,总储气量接近4亿方。不止如此,威远应急调峰储配基地即将建成投产,曹妃甸接收站投资储罐预计将在2024年建成,这些将进一步推动集团实现气液联动、气液互补的战略目标。
得益于全方位气源统筹与调度能力的提升,集团今年气源统筹效益有望达到0.1元/方,整体气源统筹效益不低于3.2亿元。
从中期视角来看,天然气市场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2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性能源比例为8.4%,按照国家能源局计划,这一比例将在2030年提升到15%。已经占据领先优势的中华煤气,理应成为行业增长红利的核心受益者。
不仅如此,中华煤气还在原有的燃气业务基础上发展出了水务、环境以及延伸业务等更多业绩增长点,尤其是其中的延伸业务所拥有的巨大增长潜力非同一般。
所谓“延伸业务”,即充分利用天然气核心主营业务形成的用户私域资产,为用户提供天然气以外的附加增值产品和服务。鉴于中华煤气的燃气主业往往是以用户厨房为主要场景,由智慧厨房这一细分方向切入能够迅速打开市场,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智慧厨房、社区零售、到家服务、燃气保险四大业务方向。
中华煤气依托拥有的逾3856万户客户资源,可以节省许多中间环节,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直接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且由于中华煤气往往掌握着客户的第一手资料,某种程度上比客户更了解其需求进而实现精准营销。
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营收便已达到42亿港元,由此来看,2023年延伸业务总营收90亿港元的业绩指引还是比较保守的。
二、新能源拓宽想象空间
对于所有与能源产业相关的行业而言,双碳目标都已经成为长期发展战略的最高指引。聚焦于城燃行业,在稳固燃气核心主业的同时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共识。
中华煤气旗下公司可再生能源板块,协同七大业务着力打造一站式能源管理领先企业,同时在迈向清洁能源的转型过程中,公司一直探索将天然气和氢气融合的可行性,发掘氢能潜力。
从氢能利用方面来看,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被视为21世纪终极能源方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更是明确提出,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万亿美金级别的市场机遇对于中华煤气是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2021年开始,中华煤气便着力于研究从煤气管网中提取氢气,以供应本港巴士公司用于燃料电池的可行性。2022年,首个高纯度提氢试行项目已投入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煤气成分中本就有50%的氢气,提取相对容易。与此同时,中华煤气拥有着3700公里煤气管网的渠道优势,可以免去了大量的运输、储存成本。
如果说氢能是尚待完善的二次能源方案,那么光伏则是可大面积推广的、成熟的一次能源。其中的分布式光伏更是成为城燃行业的广泛选择。
从分布式光伏业务延伸出去,中华煤气打造了七大业务涉足绿电交易、低碳工厂、零碳科技、园区储能等多个领域,这些业务涵盖了不同方面的再生能源应用和服务,且相互协同赋能,致力于为行业提供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碳减排。
这一综合化的能源服务模式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煤气依托于其在内地运营平台港华智慧能源的固有优势,目前也正积极抢占优质工业园区,通过零碳园区项目快速推广其分布式光伏项目。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旗下零碳工业园区达91个,这意味着1.3亿平方米的可开发屋顶,所附带的分布式光伏市场机遇最优先受益的便是中华煤气。
与此同时,公司的分布式光伏累计签约客户超过740家,今年上半年新增签约规模0.83GW,累计签约规模达到2.2GW,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集团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约为1%到2%,按照战略蓝图规划,2025年这一比例将会跨越式提升到4%到5%。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朝新能源转型的方向没有问题,但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产业资源亦是不容小觑。
中华煤气在燃气这一“现金牛”业务上的多年积累是其能够支撑新能源业务转型的重要保障。此外,中华煤气也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此前,中华煤气曾与IDG资本共同宣布成立国内首支零碳科技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人民币,首期50亿人民币已于今年5月完成。
同时,中华煤气还是业内少有的具备全方位能力建设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规划、低碳供能、绿色节能、数智赋能、碳电管理5大服务,一站式的服务能力为集团的再生能源战略目标实现奠定了深厚基础。
三、结语
总的来看,中华煤气的核心燃气业务已经进入修复通道,伴随着未来十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持续提升,中华煤气有望持续受益。
短期来看,公司估值已经处在历史低位,近10年公司市盈率均值为28倍,目前仅为23倍。考虑到业绩的修复弹性与确定性,后续具备看点。
更重要的是,从长期视角看,延伸业务、新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布局不断抬升中华煤气的想象空间,也将有望逐渐抬升其价值中枢,长期潜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