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古城镇因地制宜引导鼓励群众发展茶叶、辣椒、沃柑、桑蚕等,种桑养蚕成为脱贫致富产业,富民成效明显,拓宽了古城镇致富的新“丝路”。

“桑树是耐旱的作物,不需要频繁浇水,但你们要注意给桑园除草,等桑树定植后及时剪定、疏芽、摘心,养成一定的树型,有利于多生枝条,增加桑叶产量,更方便收获和田间作业。”古城镇烤烟种植合作社社长李勤富对正在桑园修剪桑条的蚕农仔细交待。

眼下正值桑园管护的重要时期,也是冬农开发和冬耕晒垡的关键时期,当地烟站和合作社积极响应镇沅县烟草专卖局的号召,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抓住有利时机,用空间换时间合理种植烟后作物,深耕晒垡积攒土壤肥力,同时有条不紊地指导蚕农开展桑园秋季管护工作,确保来年桑园丰产、蚕茧丰收、蚕农增收。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古城镇桂海村蚕农陈登富介绍:“刚开始养蚕技术水平有限,桑树种植的技术也不懂,一得病就是一大片,可把我愁坏了,多亏了烟站和合作社的技术员们,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完烤烟又指导桑树管护,一年四季连轴转,让我们能够多养蚕、养好蚕,以前一年到头才有5000多元,现如今夏蚕卖完收入就超过了10000元。”

据介绍,近年来,古城镇桂海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把产业发展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依托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积极探索蚕桑产业发展模式,15名党员户带头建立蚕桑合作社,与广西先源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按照市场价收购蚕茧,逐步形成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蚕桑产业化运作模式,把党支部、党员、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探索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丝”路。

在党建搭台、产业唱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蚕桑合作社,合作社社员达到150多人,桑树种植面积超1000亩。“桑树种的好,浑身都是宝,桑芽可以当绿色蔬菜销售,每公斤15至20元;蚕吃桑叶能结茧,每公斤可以卖到40元到50元;桑葚可以当水果卖;剪下来桑枝还可以卖给镇上烤烟合作社用来生产生物质燃料颗粒,咱们这条以蚕桑为主的富民路是越走越宽了!”桂海村党总支书记刀培聪说。

由于村里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年老的大爷大妈又没什么劳力,不需要强劳力的养蚕产业刚好给他们提供了消闲的好机会。“以前种完一季主要经济作物后,我们都闲着没事干,干不了重活也没人雇我们!”古城镇桂海村的村民李春琼一边切着桑叶,一边高兴地说,“现在好了,我们平时在蚕房就是给蚕喂桑叶、洒石灰消毒和清理蚕砂,工资按天算,每天有100元。”

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古城镇桂海村党总支的带领下,该村今年仅春季180张蚕就售出8000公斤蚕茧,蚕农总收入达50万以上。下一步,桂海村将探索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桑蚕种养模式,不断壮大蚕农队伍,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切入点,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朱浩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