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7月31日晚,随着十二木卡姆选段表演的结束,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配套活动——“月夜非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专场演出也在新疆人民剧场落下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0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精彩纷呈,各族观众也充分领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
据了解,“月夜非遗”专场演出近90分钟,内容精彩,形式多样。京剧《坐宫》、粤剧《柳毅传书》、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虽同属戏曲,却各具特色;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阿勒泰颂》、南音《百花图》轮番上演,让观众在对比中体会每个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十二木卡姆、玛纳斯史诗传唱激昂热烈,古琴艺术《湖畔枫吟》宁静致远,太极拳表演《太极神韵》动中有静,尽显太极韵味,10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各有千秋,向观众呈现了一场极致的视听盛宴。
“很荣幸能代表广东粤剧院来新疆传播非遗,让新疆人民了解岭南地区的非遗项目,虽然我们语言有些不一样,但艺术没有边界,我们发现观众能够和我们的表演产生共鸣,这就是对我们艺术的一种肯定。”粤剧《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选段的表演者梁筠菱说道。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和朋友走出剧场时,正值暑假的大学生刘兵瑶意犹未尽:“以前总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过遥远,这次在现场观看,才真正感受到非遗的艺术魅力,每个节目都能看出深厚的历史积淀,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活动,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中国之美,多彩非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月夜非遗”总导演、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团长、研究员迪力夏提·帕尔哈提表示:“在新疆把如此多表演类非遗的经典剧目集合起来进行演出,对新疆乃至中国的非遗传承都具有深远意义,这不但助推了各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还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更深刻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自历史中传承的精神财富。”(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