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市物价总体保持稳定。记者昨日从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4%,与上年同期(下降0.5%)相比,涨跌幅差为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3%,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价格上涨0.5%。

据悉,我市一季度CPI环比涨跌幅在-0.2%至0.9%之间,月环比呈倒“V”字型,月同比持续上涨。据统计,1月,在“猪油对冲”下,环比持平;2月,在春节效应及能源价格上涨双重带动下,环比上涨0.9%,为2020年8月以来的新高;3月,随着春节效应消退,畜肉类、水产品、鲜菜、鲜果等食品消费走淡,价格呈现季节性走弱,带动CPI环比下降0.2%。

“从月度同比看,一季度CPI同比涨幅在1.2%至1.6%之间。能源类价格上涨带动CPI同比不断走高,出现三连涨,且涨幅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专业人员如是说。据了解,受国际形势影响,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带动汽、柴油及液化石油气等相关产品价格走高。一季度,能源价格上涨12.8%,影响CPI上涨约1.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及液化石油气分别上涨23.1%、25.4%、28.3%,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17个百分点。  此外,据介绍,一季度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5涨3降”,上涨面为62.5%,较上年同期的“2涨6降”,上涨面扩大37.5个百分点,且上涨的均为非食品类。受能源类价格上涨影响,交通通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6.7%、1.8%,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30个百分点,是拉动CPI上行的重要因素。对CPI起下拉作用的主要是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23个百分点。

调查人员分析指出,一方面,工业品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行的首因。一季度,受国际环境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2.6%,上游涨价扩散效应增强,推动CPI中工业品价格上涨4.5%,与上年同期(上涨0.2%)比,涨幅扩大4.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食品价格下降是抑制CPI上涨的主因。一季度,受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影响,食品类价格下降1.3%,与去年同期(下降1.8%)相比,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个百分点。在调查的14个食品小类中,呈“12涨2降”格局。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畜肉类,价格下降30.2%,影响CPI下降约1.34个百分点,是抑制CPI上涨的主因。涨幅靠前的是食用油、豆类、菜及食用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7.4%、13.6%、10.6%、9.2%,其他上涨类别涨幅则在6.6%以内。

专家预测,从助推CPI上涨的因素来看,受国际环境影响,原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大豆、小麦、食用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上行,输入性通胀压力继续助推CPI上行。从抑制CPI上涨的因素来看,受生猪产能恢复影响,市场上猪肉供应充足,加上负翘尾因素影响,一定时期内猪肉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对CPI形成下拉作用。

“但需注意随着政策收储托底、低价促进消费、养殖户出栏节奏变化等因素,猪肉价格对CPI的压制作用可能会有所减弱。”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专业人员说道。(见习记者 陈宇明 通讯员 彭鹏飞 欧金美 罗悦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