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本市场震荡,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大幅波动,同花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7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共计12117只,其中,1653只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均小于1元,占比为13.6%。
另外,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节奏放缓,无论是新发产品数量抑或在售产品数量均出现明显下降。根据普益标准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末,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在售产品分别为2302款、1994款,分别环比减少835款、303款。
理财产品“破净潮”
2022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近期,中国理财网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末,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基本完成银行理财业务过渡期整改任务,市场上的刚兑预期逐步被打破。
《报告》还指出,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92.9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非净值型产品余额为2.04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16.39万亿元。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作为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发展的核心,从根本上打破了刚性兑付预期。
东亚前海证券相关研报信息显示,随着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叠加近期股市较为低迷,导致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阶段性下跌,今年以来回报率为负;此外,利率市场的波动也会导致中低风险类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的情况。截至2022年3月11日,20家理财公司发行的共计2778款产品今年以来总回报为负。
*图片来自东亚前海证券研报
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7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共计12117只,其中,1653只产品单位净值小于1元,占比为13.6%。记者发现,净值跌破“1”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仅有高风险产品,也包括不少中低风险产品。
金融理财师李斌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值的直接原因是近期债券市场和股市表现低迷。个人认为收益率下行趋势方向已定,只是等市场企稳后会有部分改善。”
据悉,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产品净值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频发的市场环境下,公众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保本保息”中,对“银行理财产品亏钱”的容忍度明显更低。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银行理财”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投诉结果达到2936条。
因此,投资者也需改变以往对银行理财产品“保本、刚兑”的固有观念。3月15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产品投资观念,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提出引导投资者深化对理财产品的理解以及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奉行“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理念等倡议。3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及时转变“保本保息”等理财观念、谨慎选择理财机构、合理选择理财产品。
产品发行量下降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理财公司产品发行量连续两个月下降,整体增幅放缓。2022年1-2月,理财公司分别发行462只、306只理财产品(含母行迁移产品),分别环比下降51.62%、33.77%。
对此,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表示,一方面受春季长假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前,银行已将剩余理财产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今年以来理财子公司从母行承接的理财产品数量将减少。此外,理财公司成立步伐放缓,单只产品募集金额增多,也导致产品发行数量下降。
中信证券(600030.SH)相关研报信息亦指出,2022年以来,在低迷的市场情绪影响下,银行理财新产品发行也表现不佳。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存续数量还是新发数量,均较2021年四季度有所下滑,赎回压力较大。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告诉记者,“银行理财产品新发数量以及在售数量出现双降可以从供、需两方面找原因。一是从需求方角度,先前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们出现收入下降等现象,而这些影响了客户的现金流,出现需求变少,需求的减少也让供应方减少了理财产品的推出;二是从供给方角度(指推出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经济下行压力致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行业越来越少,这也使得可供投资的理财产品随之变少。即便客户愿意买相关的理财产品,运营理财产品的基金经理们现在也找不到大量可投项目。”
银行理财产品线很广,期限、收益率对应的客群以及监管重点都不一样,其新发和在售数量出现减少需要深入剖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第一因素是监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资管新规》后全部产品净值化导致市场追逐理财产品期限短期化;二是监管深度治理市场资金过度追逐短期化导致的长短错配问题,比如现金类产品规模的压降;三是监管对理财市场违规行为持续严厉处罚。以上三方面的监管强化均让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和销售方面更加谨慎。
“第二因素是市场。理财产品虽繁杂但其最终标的还是各类债券票证。当资本市场出现震荡,短期就可能出现某些产品破净,自然造成理财产品需求的波动,但它的效应比较复杂。一方面,股票估值下降债券收益率上升会压低需求者整体资产水平,不利于理财产品线的铺开;另一方面,股票债券市场调整会促使部分资金寻求安全避风港进入短期理财市场。此刻要具体分析,如果大量且短期的需求能够得到理财产品市场的满足,那么理财产品市场会出现均衡的量价齐升场景。若理财市场受监管、产品设计能力、规模总量控制等结构性因素制约,即使需求再强劲也只会发现市场均衡的量在下滑,而均衡价格涨跌皆有可能。这种情况下,机构类理财需求占据了市场主导,反过来影响普通消费者的理财需求。”陈佳进一步补充分析道。(张婷 龙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