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今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前景如何?从1-2月份的最新数据中或可见一斑。
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00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折合15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流向批发和零售业投资达34.9亿美元,同比增长89.7%;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规则博弈加剧,国际投资监管政策趋严,中国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韧性凸显。2022年开年实现稳中有增,同时,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向批发和零售业等多个领域的对外投资保持积极增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整体好于预期,为推动全球投资复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出了坚实步伐。”吕越说。
此言不虚。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2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同期总额的20%,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老挝、塞尔维亚和泰国等国家。
今年2月下旬以来,俄乌冲突给全球投资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俄乌冲突将对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的开展和海外资产的安全性形成一定影响,但影响可控。”吕越进一步谈到,俄罗斯是中欧班列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乌克兰位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并且是中欧班列的过境国之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重要角色决定俄乌冲突必然会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以及海外资产价值和安全形成一定影响。但中国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投资合作规模并不大,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5806.6亿美元,其中流向俄罗斯的投资存量占比约0.5%,流向乌克兰的投资存量占比则不到0.01%。因此,俄乌冲突对中国对外投资带来的影响或较小。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4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折合179.7亿美元,同比下降1.5%);新签合同额1932.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5%(折合304.1亿美元,同比下降0.7%)。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7个,其中上亿美元项目77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2.2亿美元,同比下降2.6%,新签合同额1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9.1%。
从数据看,1-2月,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新签合同额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都出现了小幅下降,原因何在?
吕越认为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1-2月正值春节假期,对外承包工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对疫情扩散风险的严格防控,将阻碍境外项目和外派劳务人员的跨境往来和工程推进;三是2021年新增合同额有所下降,这可能也是导致2022年开年对外工程承包有所下降的原因。不过,2022年1-2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实现大幅增长,为中国企业后续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并创收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1-2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2份,新签合同额1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折合1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7.1%。
对于接下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的趋势,吕越表示,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将继续稳步发展。当前正处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投资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共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没有变,2022年全国两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明确中国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将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为抓手推进全球产业合作,拓展对外投资参与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从而为中国在2022年和未来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实现平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关键助力。(作者:孟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