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财务公司行业金融服务平台也不断迎来新变化。日前,国家能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财务”) 金融数据服务移动应用平台“国能金服”全新升级;广东省广晟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晟财务”)为广晟集团所属华建集团(600629)广东中南建设(000961)有限公司开出数字化信用支付凭证——“广晟金票”,产融数字化资金网链平台对接多资方项目试点业务落地。

2019年前后,财务公司普遍开始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布局和运用,通过数字化转型释放发展潜能。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发展,财务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加快、在线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补短板 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

从信息化系统和在线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来看,财务公司正着力塑造前台业务环节线上金融服务平台精准化、特色化、差异化的能力,补齐中后台管理环节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水平等相对薄弱的短板。

以国能财务创新升级的 “国能金服”为例,其科学划分出客群,分设财司版和成员单位版,开展关联交易数据服务生态建设,通过账户交易数据分析,为上市公司提供关联交易存款管理预测和预警;按产权口径实时汇总上市公司归集余额,关联金融协议限额,实现实时执行率红绿灯预警机制;可根据成员单位管理需要,灵活配置关联交易群组实现关联交易数据服务。

“我们正全面谋划数字化转型之路,聚焦业务与技术融合,运用数字优势驱动创新,构建高效、协同的企业运营模式。”国能财务信息技术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据了解,国能财务已着手建立由数字化转型规划、“业务+管理”数字化系统和数据中台基础等三个关键因素组成的端到端“1+2+1”的数字化转型模型。

形成一套符合财务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业务模型,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基于业务模型衍生发展出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智慧化“数字大脑”,将极大提升风险管理和客户获取能力,更好实现挖掘需求、精准服务、产品创新。

鞍钢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客户存贷信息、客户财务信息、资产信息等,进行“模型+标签化”的处理,能够刻画出产品偏好、风险水平等真实存在的客户“画像”,通过大数据应用技术,判断客户是否是高价值客户、准流失客户等。

强服务 适应数字化管理需要

今年以来,多家财务公司积极消化吸收先进金融科技成果,针对行业以往存在的金融产品选择余地小、深度定制困难、配套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开启了新一轮的业务创新。

比如,重庆机电财务公司为成员单位量身订制了金融创新产品“机电财企通”,方便成员单位通过手机更加便捷高效地办理业务;上海外高桥(600648)财务公司开具首张全电发票,方便成员单位及时获取发票信息,“一站式”完成查验、用途勾选、认证抵扣等操作;宝武财务公司推出具有问题解决与营销拓展功能的智能文本机器人“智能小宝”,将服务模式从线下的单一载体扩展到“线上+线下”的多元载体。

以数据驱动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服务,是财务公司发力的重点。今年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结合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转型需要,探索推动财务运行机制从金字塔模式向前中后台模式转变,从流程驱动为主向流程驱动与数据驱动并重转变,努力实现管理层级扁平化、管理颗粒精细化、管理视角多维化、管理场景动态化、管理信息实时化,确保反应敏捷、运转高效。

在业内专家看来,财务公司作为承担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职能的重要机构,其内部运行机制需要紧跟企业集团步伐,紧跟政策方向。财务公司可借鉴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及数据前中后台的先进经验,通过业务引领数据驱动,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

重自研 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为实现数字化能力的全面提升,财务公司行业持续加强对信息科技的投入力度,并通过自主研发构筑起技术领域的核心优势。

据了解,国机财务公司自主研发的RPA机器人银企回单交易对账流程自动化软件、RPA机器人信贷业务到期自动化报表流程软件等7项财务自动化软件今年2月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

东风汽车(600006)财务公司自主研发上线了大数据征信平台(Drag),审贷决策效率由原来平均60秒/单提升到平均5秒/单,日均审贷决策可达4000余次。

国联财务公司自主开发了成员企业存款实时数据子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满足监管条件下财务公司可归集的最高存款数额,提示相关成员单位存款变动情况,保证公司在合规前提下稳存增存。

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需要以筑牢安全运营防线为考量。

从实践来看,徐工财务公司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了贷前智能风控决策模型,可实现客户信息自动化收集、风险主动识别、风险评判等功能,贷前调查占用时间较以往单纯人工减少约60%。中铁建财务公司先后建成投产了生产数据中心、同城应用灾备中心、异地数据灾备中心“两地三中心”容灾架构,并构建了生产云、灾备云、研发测试云等一系列云基础设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