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月3日,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要素流通技术前沿探索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正式发布“天枢数据交易平台”,平台以“交易高效、服务智能、流通安全”为目标定位,是业界首个全流程、线上线下(300959)全闭环的数据交易平台。同时,在现场联合明信公证处颁发了全国首张数据公证书,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全国首张数据质量评价证书。

据悉,天枢数据交易平台针对数据要素市场普遍存在的评估定价、信任构建和安全保障等核心痛点难点,首创提出“三分三合”新型数据交易模型,进行六大技术创新,打造“交易高效、服务智能、流通安全”的新型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包括17个业务系统,81个业务模块,涵盖9大阶段,100+项环节,旨在提升数据交易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杜自然、总架构师邵雷介绍到,研究院前期积极参与数据交易关键问题研究和技术预研,致力于推动建设数据交易市场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针对数据交易中确权难、互信难、监管难等问题,研究院开展机制、技术、流程三方面创新,结合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和公证机制,运用区块链和电子公证技术,基于数据合规认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数据公证服务。针对数据交易中信任构建难、质量保障难等痛点,研究院围绕数据要素六大评估维度构建数据质量评估框架体系,为数据资产提供质量评估服务。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2022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从数据权属、流通、分配、治理等方面做出了前瞻布局。

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杜平表示,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需要准确把握三条主线:一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从产权、供给、流通、监管、生态等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二是建设集约高效的“根服务+公共服务+算力服务”三大数据交易基础设施。解决共性需求、降低数据交易流通成本和技术壁垒,促进各类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三是加快数字化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进程。开展交易数据跨链存证互认及安全共享和交易场景技术方案,探索元宇宙生态及其商业应用场景,拓展新的数据资源生成空间和数据要素资产化证券化空间。

“数据要素交易与传统生产要素交易存在本质不同,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亟需突破权属、定价、入场等核心问题。”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处处长、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建冬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应充分借鉴土地、人才、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培育的成功模式和成熟经验,结合数据要素的特殊属性,重点完善数据权属、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类基础性制度。下一步重点围绕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管理办法和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数据要素登记存证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落地应用、跨境数据安全流通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探索,进一步建设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此外,甘肃省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丑一斐介绍了数字中国基因库(庆阳)西北库建设方案。前期,在国家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的支持下,完成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顶层规划设计,并开展算力资源调度中心和数据要素流通中心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庆阳市初步形成数字中国基因库(庆阳)西北库建设思路,旨在充分结合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优势,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提供算力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聚数据、聚业务、聚算法、聚服务”的“四步走”策略,实现“一个标杆、四个成效”,建设形成立足西北、联动东南、服务全国的“算力+数据+算法”一体化产业引流体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