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板块的行情绝非简单的事件驱动,其中核心标的和题材股均有表现,说明板块的机会从弹性与景气共存的上游向全产业链扩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投资角度而言,即便抛开短期事件性行情,行业长期基本面持续向好也值得留意。从近期披露的半年度业绩预告看,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军工电子已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后续板块的局部景气或全面扩散,中下游企业业绩加速的拐点有望到来。
量产周期开启
短期把握不同环节的行情节奏
除了宏观上“老生常谈”的军费支出以及装备采购费,中观上军工行业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行业数据(如订单、排产、价格等)可供参考。不过我们仍可从不同产业链环节财报所体现的勾稽关系,来提前捕捉军工行业发展的脉络。典型的像资产负债表的合同负债、预收账款以及存货科目:前两者实际是储备订单的影子变量,而存货则可理解为建造中待交付的订单。
从十大军工集团披露的合同负债和预收款明细看,2019年四季度上述指标开始快速增长,预示本轮军工量产行情开启。另外还可以从报表中的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的科目进行侧面验证(根据规定,军工企业需按照上年军品收入来计提安全生产费,意味着可以从该科目变动来反推企业的军品收入),该方法对于区分军民融合企业中的军品收入有很大帮助,比如中航光电(002179)从事的连接器业务就涵盖军品、通信和新能源,通过上述方式大概推算公司军品收入占比约50%。
叠加考虑军工企业披露的业绩,还是能感受到不同环节业绩释放的分化。从排产流程看,最上游的元器件和材料环节利润最先释放,其次轮到中游零部件环节,最后才是整机组装厂。比如为下游军工企业提供被动+主动元器件的振华科技(000733),公司2021年合同负债及预收款的合计值是2020年的5倍,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今年中报的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继续增长128%~158%;作为惟一的军工半导体平台,公司也受到了广大公募基金的追捧,中报持仓显示公募持股市值高达近200亿,远高于其他军工企业。再如为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提供锻件的中航重机(600765),公司2021年合同负债及预收款合计值达到2020年的11倍,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9%,今年中报业绩预告也继续大增99%~114%。
对比看下游主机厂的景气,明显要弱不少,比如作为军用“轰”系列和“运”系列主机厂的中航西飞(000768),去年净利润同比仍下滑16.01%,今年一季报的增速也只有14.26%。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差异更多来自于军备列装进度,就不会过度怀疑景气从上游到下游的扩散逻辑。
中长期寻找潜力更大的细分赛道
尽管短期军工股大多同涨同跌,但细看不同环节和产业链,未来发展潜力仍有显著区别。其一体现在细分产业链的潜力容量。比如同属航空上游的锻件跟机电,像机电系统,未来20年国内军用机电系统市场空间大概3500亿元,而民用机电系统市场空间大约1500亿元,合计5000亿元,而锻件方面未来10年军机+民用科技锻件市场规模便超过了5000亿元。因此中航机电(002013)和中航重机虽然分别是中航集团旗下的机电平台和结构件平台,两者目前市值接近,但长远看中航重机的市值空间理应更大。
其二体现在不同军工企业的军品占比。比如中国船舶,虽然它也是国产“003”号福建舰航母的生产商,但公司有将近一半营收来自于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民用船业务,这意味着中国船舶的经营业绩不仅与军工相关,很大程度还与全球航运周期相关,增加了投资的难度。
其三体现在竞争格局带来的确定性差异。在主机整装环节往往分布多家企业,比如中航沈飞(600760),虽然也在量产三代半战机歼15和歼16,但目前军方已列装的四代战机歼20主要由中航成飞生产(隶属同一集团,未上市),而此前沈飞投入巨量经费研发的四代机FC-31目前仍未进入量产列装阶段。相比之下,为下游进行全方位供货的中航光电(提供军用连接器)、振华科技(提供军用半导体)、中航重机(提供航空锻件)和中航机电(提供航空机电系统)基本都处于核心供应商地位,这也解释了为何它们长期显著跑赢军工指数。
估值是军工投资中最难权衡的风险
短期景气全面扩散,中长期潜力仍在,但要想在军工上赚钱或还得过估值这关。军工确实是A股极少数跟经济周期无关的板块,无论周期位置还是后续景气扩散,逻辑上没有太大瑕疵,惟一的问题在于安全边际:目前其估值正处于估值可扩张,同时亦可收缩的阶段。
估值扩散逻辑来自于某种维度的对标。因为现在军工企业仍处于列装早期,所以包括企业盈利以及PE估值没有太大参考意义,这时市场通常会通过某种方式跟海外军工企业进行对标。典型的像中航沈飞,市场喜欢拿洛克希德马丁来进行对标,简单看市值还有10倍空间,单看机型创收的话似乎空间也不小,比如靠F/A-18一款机型波音实现417亿美元的收入(沈飞的J15对标F/A-18),F-35过去12年也为洛马创造了1336亿美元的营收(沈飞的FC31对标F-35)。
至于估值收缩,根源来自于对确定性的回归。确实目前军工的PE分位看着不高(PE目前在过去10年的分位值为26%),但看PB分位的话是比较高的(大概65%),所以一旦短期成长股开始回调,作为“新半军”一员的军工企业其实难逃一劫,像今年初到4月军工指数一度回调40%,最低点与2019年列装行情启动前并无区别。
另外,军工企业的对标往往经不起细究,比如拿航发动力(600893)对标雷神技术,全然没考虑雷神技术已拥有成熟的普惠GTF(列装在空客A320系列)和F-135(列装在F35),而航发动力不仅新交付的三代产品WS-10成熟度低(带来高返修率以及对应的低毛利率),且与F-135同代的四代产品WS-15还处于在研阶段(列装时间不定),加上国产民用大飞机所用的CJ1000、CJ2000主要由中国商发承担(与航发无关),或许该股很难达到10倍的空间。
(本文已刊发于8月6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