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PC和移动互联网的和飞信,只是令人唏嘘的社交产品之一。7月25日,记者发现,中国移动(600941)近日宣布前身为飞信的和飞信将从2022年9月30日起停止提供服务。2007年上线的飞信,背靠中国移动,是一款比微信资历更老的即时通讯产品,在2010年巅峰期曾坐拥5亿注册用户、1亿活跃用户。但在微信诞生后,飞信的地位一落千丈,后期虽经历多次调整,但仍无力回天,几乎是易信、米聊、有你、来往等失意同行的缩影。

9月30日彻底剧终


(相关资料图)

“飞信停止服务没什么意外的,意外的是这个东西居然存活到现在”,用户在7月25日社交平台的相关热搜下留言。感慨的大多是“80后”“90后”用户,“大学用的,收到请回复,记忆深刻”“2011年上大学,班长天天飞信,收到请回复,好珍贵的回忆”……

能让网友集体“穿越”到大学时代,可见飞信当年的火爆程度。2007年,尚在PC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遇到一款可免费沟通的社交产品飞信,中国移动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这样的背景下,飞信成立三年就做到5亿注册用户、1亿活跃用户顺理成章。

不过,在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看来,“运营商对社交并没有高超的理解,飞信绝对是神来之笔,不管天时地利人和,都是运营商对社交理解的巅峰了。飞信用几乎全部免费的方式发送文字信息,虽然最开始不能跨运营商,但因为中国移动当时的用户规模远超中国联通,用PC客户端的方式做社交,直接把用户的手机号当成账号,如果当时做得好,基本上就没有微信的机会了”。

到了2011年,同样可以实现免费短信、多人通话的微信走向社交主舞台,虽然飞信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601728)开放,实现了用户互通,但已不能再续写传奇。加之中国移动在2016年下线了“短信转飞信”业务,被认为是飞信停止服务的信号,在大多用户的认知中飞信早已被放弃。这也是中国移动正式官宣飞信停止服务后,用户发问“它竟然还在服务,我以为早就关闭了”的原因。

提前告别的还有谁

对于飞信和微信的地位交替,业内人士一针见血。

“飞信诞生初期更多是一个黏性业务,在中国移动的大体系中,飞信是一个创新业务,和短信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而微信是腾讯的核心产品,定位的不同导致资源投入、机制模式以及方向决策等方面的差异。其次是产品和生态问题,飞信初期的增长主要靠中国移动的资源,但伴随着短信业务的下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飞信原先的增长逻辑逐渐失效,而微信所在的互联网圈子讲究生态,飞信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用完全开放的思维去运营”,数字化转型专家蔡建军向记者直言。

事实上,在微信起势后,也出现过不少背靠巨头的社交产品,米聊、youni、易信、来往都曾经信心满满,但大多无疾而终。

记者发现,目前在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上述产品中只有易信仍可正式下载并使用。2021年2月19日,米聊正式停止服务。来往在2015年更名为“点点虫”,现在各大应用商店已查无此名。盛大推出的youni更是昙花一现。

截至记者发稿,在苹果免费社交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依次是微信、小红书、QQ、Hay、微博、知乎、韩战、Soul、陌陌、百度贴吧。像飞信这种早期以即时沟通为主要功能的老牌产品只剩微信和QQ。根据七麦数据信息,仍然保持版本更新的易信在该榜单排名第152位,一周内平均下载量1774,运营方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和网易成立的合资公司。

关停不代表放弃

有人离场,有人坚持,飞信背后的中国移动并没有放弃社交赛道。在飞信停止服务的公告最后,中国移动不忘安利自家的另一款产品,“如您有办公和沟通方面的需求,可下载中国移动提供的‘移动办公’产品进行使用,安卓手机在应用商店搜索‘中移移动办公’,苹果手机在App Store搜索‘移动办公’下载使用”,中国移动对移动办公的野心很明显。

根据“移动办公”的官方介绍,“移动办公是中国移动为满足5G背景下一体化产品通信需求,全新打造的集5G通讯、基础办公及行业应用的一站式办公解决方案”。谈到这款产品的前景,蔡建军直言,“我认为运营商并不是要将移动办公类产品打造成为一个明星产品,因为现在钉钉和企业微信已经比较成熟了,中国移动的‘移动办公’更多是作为运营商云网融合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产品来提升B端用户的黏性,拉动云网主业的发展”。

除了“移动办公”App,中国移动还继续在社交战场尝试,多次推荐“5G消息”服务。根据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波在6月中国移动2022科技周暨移动信息产业链创新大会上披露的信息,5G消息目前已覆盖十大行业超1900家企业,应用接入数超4900个。

那么5G消息是什么?它和飞信有什么区别?一位接近运营商的人士向记者解释称,“5G消息是三家运营商联合推出的一个产品,你可以理解为主要是方便商家与客户的互动和服务,类似于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渠道体验,一种是App,一种是无需下载的云服务,现在App这种形式还没有上线,5G消息的未来发展更倾向于云服务形式”。

记者 魏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