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盐集团465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可研报告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评审会由三名院士领衔,业内顶级专家齐聚,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王秋良院士担任评审会专家组组长,中国电科院周孝信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杨春和院士以视频形式参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京能科技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等专家教授担任评审专家。
苏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在致辞中介绍了苏盐集团近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做法。章朝阳指出,2021年,“双碳”目标相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拉开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大幕。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保证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省属国有企业,我们主动践行国家战略、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坚持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统筹盐矿资源开发与盐腔资源利用,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把盐穴压气储能发电项目作为构建“盐+储能”产业新格局,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项目载体。通过本次评审会的召开,我们将认真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可研报告,全力把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打造为集经济性、示范性、先进性于一体的高质量项目。
(资料图片)
杨春和院士在评审会上强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我持续关注的项目,十余年来,我先后赴美国、德国考察调研,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开展了系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工作。对于苏盐集团465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我认为整体可行,风险可控。项目选址进行了详细的腔体分析,是目前我国利用盐穴做压气蓄能这一领域的最佳选址之一。作为规模最大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希望设计单位充分考虑地上地下的适配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下盐腔潜能,为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评审会上,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隋军致辞,国源储能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了项目评审背景,相关单位分别就项目可行、盐穴稳定性评价、地下工程论证等作了介绍。
与会专家对项目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技术和建设及选址方案、投资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论证研讨,一致认为项目选址合理、方案可行、技术方案先进,契合国家大力鼓励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符合苏盐集团积极构建“盐+储能”新产业(300832)格局的战略定位,有利于苏盐集团充分挖掘盐穴资源价值,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与会专家还同时提出了评审意见。近期,项目建设单位将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开展可研收口,形成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项目方案。
此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提升,为我国实施双碳战略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支撑,将加快苏盐集团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我省用能安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步伐。
苏盐集团465MW/2600MW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共分两期实施:一期单机115MW,二期单机350MW。该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容量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可实现年发电量8.5亿度。
该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际领先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苏盐集团领先的地下盐穴造腔技术,利用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全套压缩空气储能装备研制及系统集成能力,将建设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优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加速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探索产学研用的新型合作模式,创新灵活多元的商业模式,将打造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示范样本,抢占压缩空气储能国际战略新高地,释放强大的社会与产业价值。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功能、成本、寿命和性能等各方面均已同抽水蓄能基本相当,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型储能技术,对我国能源变革、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其产业化公司——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同时具备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和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工程业绩的单位。于2021年9月23日,建成全国首个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山东肥城10MW盐穴先进压缩空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正式并网投运;于2021年12月31日,全球首个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张家口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顺利并网,开展带电调试工作。
苏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濮兴生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苏盐井神(603299)公司、国源储能科技公司,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储国能公司、淮安市政府等各参与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苏盐集团公司
编审:协会秘书处
往期回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