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价低迷、需求疲弱、成本上涨给原料奶企业们带来了共同的经营压力,而这也被业界认为是行业自2008年以来的“最难一年”。截至7月31日,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原料奶生产企业均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并出现毛利率、净利润下跌情况。对于业绩下滑,几家原料奶企业给出的原因多为奶价下行、饲料成本高等。在业内看来,奶价下跌、成本上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利润,企业们正面临阶段性压力。

业绩集体下滑

截至7月31日,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原料奶生产企业已陆续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从预告的业绩数据来看,几家企业毛利率纷纷下跌,预期净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港交所上市不满一年的澳亚集团更是出现业绩亏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澳亚集团发布的盈利警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综合亏损净额在4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现代牧业预计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约2亿元至2.2亿元,同比减少57%-61%;中国圣牧净利也同为大跌,预计净利润在2000万元至2400万元,同比减少约89%-91%。

净利下滑的同时,各企业毛利率也有不同幅度的下滑。现代牧业公告显示,预期原料奶业务毛利率下降及毛利额有所减少,集团原料奶业务毛利率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4个百分点;澳亚集团也表示,报告期内原料奶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同时饲料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

对于净利润、毛利率下降,几家原料奶企业给出的理由较为一致——原料奶市场售价下行、饲料成本维持高位、牧场经营压力加大……

澳亚集团在预告中透露,预期亏损主要归因于过往12个月期间的原料奶售价下降及饲料成本增加,报告期内中国原料奶及乳制品需求疲弱,原料奶市场价格走低。现代牧业称,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较2022年同期仍处于高位,以及国内原料奶市场售价下行,导致集团原料奶业务毛利率下滑。中国圣牧也在预告中直言,国内乳制品消费疲弱导致原料奶市场售价下行,同时大宗原材料价格仍相对处于高位,对报告期间的销售成本造成压力。

就业绩下滑及企业经营相关问题,记者通过官方邮箱联系采访了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澳亚集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处于财报静默期,不便透露更多内容。

奶价低迷+成本上涨

上述企业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业界甚至预测,奶价低迷、成本上涨给原料奶企业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行业将面临自2008年以来的“最难一年”。

“最难一年”的预判不是没有缘由。一方面,国内生鲜乳产量持续增长,乳制品消费市场恢复未达预期,导致生鲜乳收购价格加速下跌。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7月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6元/公斤,同比下跌8.7%。而在2021年8月,生鲜乳的平均价格为4.36元/公斤。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4月累计生鲜乳产量同比增7.5%,由于单产提升和存栏量增长,生鲜乳产量将继续增长,供需阶段性过剩。尤其是二季度,乳品消费进入相对淡季,进一步加剧了奶价的下滑。预计下半年国内生鲜乳收购价仍将保持低位运行。

另一方面,养殖所需原料的价格上涨,对于企业的养殖成本造成影响。澳亚集团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集团的原料奶平均售价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8%,而同时,每千克原料奶的饲料成本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7%。

数据显示,7月第3周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9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全国豆粕平均价格4.4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1%。由于通胀,苜蓿草等高附加值进口养殖原料价格也在上涨。

对于部分牧场来说,不断下跌的原奶价格已难以覆盖持续上涨的养殖成本,牧场经营压力正在加大。据报道,黑龙江肇州县连海奶牛专业合作社近期打出了一则卖牛广告,称因牧场的牛奶无乳企收购,被迫倒闭,现存栏500头成母牛全部出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上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奶价下跌、饲料价格上涨挤压了养殖企业利润,今年5月已有牧场开始退出。目前每公斤奶收购价和完全成本价仅相差约0.1元,甚至低于成本价,造成行业亏损面超过60%。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目前受到国内消费形势影响,终端需求不畅,奶制品的消化很难。同时养殖存栏增长过快,造成产量供给过多,加之养殖成本的上升,共同造成了原料奶行业利润回落甚至亏损的局面。

如何破局

面对行业共同的挑战,各企业也在寻求破局之法。

澳亚集团在公告中称,已于今年3月采取措施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开始下降,相较一季度,毛利率于二季度有所改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奶量,并透过内部饲料厂开始饲料加工;现代牧业也表示,集团在做好原料奶主业的同时,持续开拓饲料业务、数智平台、草业、育种、肉牛产业等新业务,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助力集团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专家认为,原料奶企业要走出行业低谷,一方面需要企业提升单产、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靠政策宏观控制,引导消化需求。

在宋亮看来,供给增长过快是造成当前局面最主要的因素,之前各地都在积极发展奶业导致养殖过快增长,眼下奶牛养殖业应建立起配额制,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土地、水源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此同时,需要建立起产供销预警机制,对于需求的变化及时反映给供给方,让整个产业链有序生产。另外,积极引导社会进一步消化过剩的能源,鼓励企业促销,政策上给予部分企业喷粉一定的补贴。“根本上来说还是宏观控制,预计到2025年左右,经济消费需求会有所好转,奶业的阶段性压力也会迎来明显的减轻。”宋亮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