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以来,翡翠消费热情居高不下,杭州不少商家都透露,今年翡翠销量、价格一起攀升。

翡翠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不少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后却发现被“货不对板”。近日,知名编剧于正在微博晒图,曝光了自己的被骗经历,引发网友热议。

翡翠坑人都有哪些手段?老百姓如何避坑?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数位翡翠业内人士、专业珠宝鉴定机构和消费维权律师。


【资料图】

编剧于正:

但凡定制手镯全是坑

在被骗之前,于正已经做好了被骗的准备。他想替所有的消费者维一次权。

4月19日,于正在微博上曝光了“被骗”的过程:他在某平台上看到“中缅高端翡翠”的账号,并转到微信上进行交易。双方约定,高冰翡翠3800元一颗。

发货之后,于正发现并不是高冰品种,商家拒绝退款。对于该商家,于正称“已移交工商部门处理,会把过程全部在网上披露”。

按照于正曝光的账号“中缅高端翡翠”,潮新闻记者查询平台发现,该账号IP属地为广东肇庆,当前账号已经改成“高端翡翠店”,但在平台上没有店铺,已被平台提示“该账号疑似存在风险,请谨慎甄别信息”。

为什么网络商家引导消费者“定制”?方圆检测集团黄金珠宝部主任严雪俊告诉潮新闻记者:“商家会说定制便宜很多,买毛料、原石可以捡漏或者赚到很多,这种心态是消费者要避免的。在目前的电商法规里,定制商品是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不法分子就抓住了这个漏洞,钻空子。建议还是从正规渠道购买成品,对于定制珠宝,还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多留一个心眼。”

看到于正的微博,云南瑞丽多宝之城市场负责人赵倩薇斩钉截铁地说:“于正收到的货根本不是翡翠,肯定是B、C货,3800元是不可能买到高冰翡翠的。要从正规渠道买翡翠,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没有平台约束,就会有很多卖假货的现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翡翠商家告诉潮新闻记者:“高冰翡翠要看大小、尺寸,再怎么也要几万块钱。这是网上惯用的‘钓鱼帖’。像图片上这种品相的珠子,是几十万的货,不可能几千块钱。”

于正也在微博表示:“热心的网友提供对方骗人的鐲心原件,我这才知道他们给我看的鐲心都是拿别人的视频。”

“这种骗术不光是珠宝行业,各个行业都可能存在,完全是属于无赖级别的。商家用假图片骗你下单,再另发别的货。”瑞丽宝玉石协会秘书长邝山表示,大家平时买翡翠还是要找关注度高、好评率高、粉丝量大的老品牌,数据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杭州消费者:

戴了30年居然不是真翡翠

“小姑娘你帮我看看,我这只手镯,30年前买的时候100多元,现在的话要多少价钱?”

上周六下午,杭州的李女士在逛商场时,想起最近不断刷到翡翠涨价的视频,于是找了商场里一家翡翠专卖店,让店员看看手上戴的这只翡翠手镯价值多少。

店员拿过来检验了一下,就告诉李女士,这只手镯,不是真翡翠,是“B+C”货。

“啥西?有没有搞错?我这只是30年前去缅甸旅游买的,怎么可能假的?”戴了30年的手镯,居然不是翡翠,李女士听了不禁大吃一惊。

店长耐心地告诉她:纯天然翡翠叫做为翡翠A货,而她这只是人工酸洗注胶的染色翡翠,“翡翠造假从清朝就有,缅甸那边造假,也是早就有了。”

李女士又找了另一家翡翠店,这家店老板同样告诉李女士,这只手镯不是A货。

上周末,杭州的郭女士在杭州国际珠宝首饰展上,花150元买了一块翡翠。“在珠宝展总不会有假货,也有证书,可能是C货,我看着挺好就买了。”郭女士说。

但在珠宝展的免费检测点,郭女士被另一件事震撼住了。在她前面排队的一个人,带了十几件翡翠来检测,说是从网上买的,结果只有一件是真的。

“我们远远地看着,都觉得好像是玻璃,根本不可能是真的。”郭女士说,“好像是注入各种杂质,这些看上去就比较漂亮了。”

“目前的检测,有一种是真假鉴定,不管是高冰的还是普通的,其实检测结果都是翡翠。除了真假鉴定,还有一种是翡翠分级标准,比如透明度、颜色的等级,但这个标准和商业中‘高冰’等叫法又不太一样,有一个数据的转化。”严雪俊告诉潮新闻记者,于正所遇到的可能不是真假的问题,只是到手的翡翠品质没有那么高。

严雪俊分析,从各大平台的角度,比较关注商家货物的真假问题。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更应该关注的是商家“虚假宣传”的事情。“翡翠等珠宝,颜色、透明度对价值影响非常大。直播间或者商家特定的光源、环境下的展示,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变成虚假宣传。买翡翠的时候应该要求商家在太阳光、日常灯光下展示,并且截取、保留相关视频和图片。”

消费维权律师:

商家应当以一赔三

于正被骗事件中的商家,将面临什么处罚?相关平台是否要承担责任?

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朱觉明律师多年来致力于网络消费侵权的维权工作。他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应当真实、全面”,该翡翠商家因为通过网络售假对消费者进行欺诈,因此该商家还应当承担售价的三倍的赔偿给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保存双方交易聊天记录、电话录音、交易凭证(交易电子合同)、支付凭证、货物签收凭证、实物和实物照片等作为证据,向消费者保护组织、市场监督部门进行举报要求查处。市场监督部门可以对售假的商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关于平台的责任,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如果该售假的商家是通过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交易的,那么该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即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的商家行为具有法定的注意义务。消费者面对被售假的情况,可以向平台投诉,平台接到消费者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停售、下架等必要措施,并且应当在采取措施后一天内在平台公示售假网店名称、违法行为、处理措施等。如果平台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

按照《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有售假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未采取停售、下架等必要措施的,那么该平台应当和平台内售假商家一起向消费者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消费者有权要求该平台和商家共同承担责任。

至于微信方的责任,如果商家在平台开设店铺,但是该商家通过第三方如微信进行售假交易的,那么微信应当依法履行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义务,如果微信方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应当对售假的微信用户采取停止支付服务等措施,如果微信方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那么微信方、平台方、售假商户三方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平台方、微信方明知接受其网络服务的客户存在售假行为,但未采取警示、停止销售等必要措施的,那么平台方、微信方应当和售假商户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