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路线选择在光伏行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独辟蹊径,积极探索当下主流技术之外的路线。在硅料环节,就有改良西门子法与硅烷流化床法之争。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棒状硅市占率为92.5%,颗粒硅为7.5%。相较2021年数据,棒状硅市占率为95.9%,颗粒硅市占率为4.1%,棒状硅已有了明显提升。
目前,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棒状硅为行业主流,其工艺成熟且纯度高,相较之下,颗粒硅的生产方法仍在优化,其颗粒硅产量也在逐步上升。
(相关资料图)
2022年是协鑫科技颗粒硅规模化扩产的元年。公司多晶硅产量为10.47万吨(未包含联营公司6.45万吨),较2021年同期的4.76万吨多晶硅增加120%,其中棒状硅5.91万吨,颗粒硅4.56万吨,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46.1%与537.3%。
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协鑫科技颗粒硅有效产能已从2022年初3万吨提升至年末的14万吨,包括徐州基地新增3万吨模块产能、包头基地2万吨产能以及乐山基地6万吨产能已投产。
值得注意,2022年协鑫科技棒状硅产能仍高于颗粒硅。但在公告中,公司明确表示即将退出棒状硅领域,公司称,将有序退出西门子棒状硅生产领域,深化绿色制造,持续推进硅烷流化床法产能万吨级矩阵式建设,实现颗粒硅市占率“翻番”。
既然提到市占率,就需从行业整体看,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约132.3万吨,产量约94.7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为82.7万吨,净进口量约8.5万吨,而总需求量约103.3万吨。因此,2022年中国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同时,行业利润也最大化的流入了硅料环节。
处于产业上游的通威、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2022年硅料分别出货20万吨、9.39万吨、10.67万吨、13.29万吨。在市场需求以及利润趋势下,以上公司还有多个扩产项目在募投阶段或在建阶段,如大全内蒙基地一期10万吨项目将于二季度建成达产,届时大全能源产能将跃升至20.5万吨;新特能源也将加快准东20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建设,预计公司2023年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3万吨-24万吨;通威今年年底产能将达到35万吨。东吴证券预计2023年行业供应140-150万吨硅料,有分析认为市场对于硅料产能过剩的担忧相对较小。
在全行业扩产的背景下,协鑫颗粒硅的扩产顺应行业大趋势,满足市场需求,但要想达成市占率“翻番”的目标,不只需要产能跟上,关键还要看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
在颗粒硅纯度上,协鑫科技在年报中指出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颗粒硅总金属杂质含量半数超8ppbw,到第四季度,颗粒硅杂质含量小于3ppbw的占比已达80%+,目前已进一步提升至96%。
其中,总金属含量≦1ppbw产品比例已超75%。据客户反馈及公司实际使用情况,总金属含量<1ppbw产品比例已超过75%完全满足N型硅片生产要求。
而在成本问题上,硅料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现在约6万元/吨,第一梯队可以做到约5.2万-5.4万元/吨,根据披露通威硅料平均生产成本不到4万元/吨,同期,特变电工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约5.5万元/吨,大全能源硅料2022年前三季度平均生产成本为5.86万元/吨。
针对这一数据,有媒体推算,2022年协鑫科技的颗粒硅均价约22.85万元/吨,毛利约18.31万元/吨(含副产颗粒硅利润),成本大概是4.54万元/吨。企业具备成本优势。
同时根据协鑫科技同价销售策略,公司2022年上半年颗粒硅产品毛利率比棒状硅高15个百分点以上,颗粒硅生产成本明显低于棒状硅。针对这一点,在年报中协鑫科技也明确表示,集团有序退出高生产成本的西门子棒状硅生产领域,将有限的产能转移至高毛利的颗粒硅,务求以有限的产能最大化集团利润。
叠加产能放量、成本降低及品质提升,2022年,协鑫科技前五大客户采购量都有在成倍数增长,伴随第四季度下游需求上涨,颗粒硅采购增速明显扩大。
但颗粒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更容易吸附产生表面污染;运输过程中容易相互摩擦形成硅粉,不利于后续投入生产;表面存在氢键,熔化时产生氢气易引起跳料等。目前颗粒硅多作为降低成本的辅料,与棒状硅掺杂使用,根据协鑫科技数据,掺杂比例一般在30%以下,在连续拉制过程中如果掺杂比例过高,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但在降本的趋势下,掺杂比例是否会有所提升,颗粒硅在N型硅片中的使用数据如何?在协鑫科技全力押注下,颗粒硅的市场走向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