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世纪50年代,太阳能电池首次被用在航天产业上,美国发射的先锋1号卫星安装了太阳能电池。而以1969年美国航天员登陆月球为标志,太阳能电池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迎来高潮。此后,几乎所有的人造航天器上都装有太阳能电池。如今,太阳能已经由航天、科研等特殊领域扩展到建筑、农业、汽车、可穿戴装备等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陆地面积得到利用,可满足全国能源需求
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出现,太阳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得到了飞跃式提升。更重要的是,与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无与伦比的容量优势:据中国气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仅中国的陆地太阳能资源储量就达到1.86万亿千瓦。太阳能绝非特殊情景下才有价值的“小众能源”,最近十年,它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应用形式。
1.86万亿千瓦的太阳能储量,意味着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1.8万亿吨标准煤。也就是说,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仅1%的区域安装上太阳能发电装置,就能满足当前我国所有的能源需求。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申彦波认为,“我们有巨量的太阳能资源亟待开发,在我国陆地60%的区域内太阳能发电效益很高,将成为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最佳替代。”
实际上,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性在中国正迅速提升。如果仔细观察,你很可能发现,街边的路灯装着太阳能电池板;如果沿一条主干道驾车而行,你可能会看到由太阳能供电的紧急电话和紧急路标;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太阳能供电的手表;你还有机会购买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型薄膜太阳能充电包,随时随地为手机和iPad充电……当然,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远不止这些,在农业、家庭用电与工业等领域,它都具有庞大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最值得期待的市场。
工农业与民用,企业家的光能商机
德国巴伐利亚小城米尔豪斯为我们提供了农业太阳能的绝佳样板。当地农场的绵羊们在一片不同寻常的“庄稼”下吃草。这片“庄稼”是被装在长金属管上的一排排长方形面板,它们在田间缓慢地旋转,像机械向日葵一样追踪太阳。这就是德国农场的太阳能电力设备。而在中国,类似的农业太阳能项目也正在展开:国内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在安徽的光伏农业项目近期启动,将在独秀山建设农业种植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新型温室大棚:汉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以良好的透光性,确保光线被植物有效利用,不仅保障植物的生长,还使温室大棚化身为“棚内种菜、棚外发电”的太阳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