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出口实现翻番增长 2022多重挑战不确性强

中国汽车布局全球亟须提升产品力

中国商务新闻网经过了数十年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汽车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技术造市场,从借鉴追赶到创新引领,2021年出口实现了翻番增长,迎来了高光时刻。在全球首发车、概念车、新能源车三项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数据上,中国车企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认为,2022年,中国汽车仍将继续发力,乘用车将引领整车出口上行,纯电动乘用车占乘用车出口比重将达到30%,整车出口有望稳步迈上增长25%的台阶。与此同时,新能源、智能网联将更为深刻地改变汽车产业生态,电动化为“双碳”目标赋能的实践将更为成熟。

整车出口大幅增长

去年,中国整车出口成绩亮眼。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整车(不含低值电动载人汽车,下同)出口197.54万辆,同比增长106.4%;出口金额34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6%。其中,乘用车出口149.72万辆,同比增长119.9%;出口金额22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8%。商用车出口47.82万辆,同比增长73.0%;出口金额120.25亿美元,同比增长78.4%。

亚洲仍为中国整车出口最大市场,欧洲、大洋洲出口增速明显。2021年,中国整车出口亚洲58.01万辆,同比增长73.8%,出口额103.06亿美元,同比增长82.7%;拉美市场恢复增势,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增幅为143.6%和131.4%;欧洲紧随其后,出口量创纪录地达到48.98万辆,同比增长184.7%,出口额1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7%,出口额增幅居于首位;大洋洲为后起之秀,虽然刚刚突破11万辆,但潜力不容小觑。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结构相对均衡,乘用车出口量增幅超过商用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占整车出口总量的75.8%,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幅近5个百分点。9座及以下小客车为第一大出口车型,共出口54.34万辆,同比增长88.4%,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36.3%;小轿车位居第二,共出口51.45万辆,同比增长88.3%,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33.4%。

在电动化趋势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出口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2.60万辆,同比增长291.4%;出口额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37.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占比最大,为35.6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83.6%,出口额84.94亿美元,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额的77.2%。“受疫情影响,客车出口仍然萎靡,但混合动力客车出口表现可圈可点,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增幅高达387.8%和716.0%。”孙晓红表示。

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翻番,同比增幅为108%,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年增长率,市场规模接近65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9%。“纯电动车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69%和31%。世界销量排名前20位品牌中中国车企占据8席,比上一年增加1席,合计占比为28.1%,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比亚迪、上汽、长城、广汽均是连续上榜。”孙晓红表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列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3.4万辆,同比增长167.5%。孙晓红认为,在此背景下,有望提前实现“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20%”的中期发展目标。

风险挑战不容小觑

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新的一年,中国汽车出口贸易仍面临挑战。1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5个百分点。当前全球经济仍受疫情影响,需求放大效应和供应短缺压力使得主要国家的CPI走势、大宗商品和股市均存在较大波动性。随着美国流动性收紧预期愈发明确,美元指数走强,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形成冲击。

高运价抬高运输成本,影响出口贸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21海运述评》称,运输成本受到了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贸易便利化环境和航运连通性。如果集装箱运费飙升的情况持续,将推高进口和消费价格。到2023年,全球进口商品价格将增长11%,消费者物价指数将上升1.5%。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业链协同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锂电池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一方面航运涨价及运力紧张,另一方面主要原材料进口价格日益走高。叠加执行‘双碳’减排措施的影响,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成本压力陡增。”孙晓红表示。德国经济研究所(IW)认为,至2030年,全球3600万辆电动汽车将需要搭载1300GWh容量的动力电池。照此计算,已知的钴储量仅够使用11年。高需求导致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安全对于汽车工业而言非常关键,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钴、锂和石墨将面临供应风险,同时铂、铱和镍则可能成为制氢的供应瓶颈。

孙晓红认为,全球经济回暖、宽松货币环境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于成本、定价和资金周转等方面。中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上行态势或已成型,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调。因此,对大宗原材料价格进行监测预警,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风险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诸多挑战,中国汽车应在品牌战略上下功夫。孙晓红表示,“中国车企将不断推出高端豪华品牌,上行进攻高端市场。在产品规划方面,中国品牌将继续以质促量,不断下放前沿车辆技术,持续提升产品力”。

此外,当前发生的俄乌冲突充分反映世界地缘政治博弈给国际经贸领域带来不确定性,汽车领域除已知的氖气和金属钯、镍、铝供应受到冲击,引起全球范围涨价潮,将影响汽车三元催化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以外,近日美欧英加等西方国家发布的决定,将部分俄罗斯银行从SWIFT系统剔除,金融制裁将严重影响对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等国的汽车贸易。孙晓红表示,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是中国汽车重要的海外市场与合作伙伴,冲突与制裁造成当地货币对美元贬值,销售收入以卢布计严重缩水;制裁还造成银行美元购汇与支付停滞,无法将货款汇回国内,中资企业经营困难徒增,且恐面临长期持续的影响。目前,企业希望尽快开通人民币与卢布结算支付通道,用人民币将货款及时汇回国内,并建议加大信保支持力度,增加特别额度为企业纾困解难。(作者:刘叶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