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能源供应方式前所未有。三大赛区的26个场馆首次实现了100%绿色电力供应,成为冬奥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的背后,是能源企业对清洁能源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张家口的能源保供企业包括,三峡能源、金风科技、国家电投、京能集团、龙源电力、特变电工新能源、华电冀北新能源、大唐新能源等等,均为冬奥和冬残奥供应了充足的绿色电力。

绿电送到冬奥和冬残奥场馆

张家口不仅有美丽的塞外坝上风光,还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为了保证本次冬奥及冬残奥会全部实现碳中和,张家口的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种能源被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北京。

保障冬奥及冬残奥全部场馆的绿电供应,能源企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据介绍,三峡能源两年内在张家口坝上高原滚动开发建成了60万千瓦风电项目。三峡集团坚持“清洁能源赋能冬奥”理念,累计与冬奥组委达成绿色电能交易5100万千瓦时,由尚义石井风电场、康保民太风电场提供,共132台风机,所产生的电能通过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向北京冬奥会场馆供电,预计能减少4.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金风科技早在2008年就与奥运结缘,2022年再度为冬奥及冬残奥提供绿色电力。金风科技携手京能集团、三峡能源、协和新能源、特变电工新能源、华电冀北新能源、大唐新能源等多个合作伙伴,深度参与了张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建设,提供风电机组近260台,总容量近800MW,这些机组的累计年发电量预计超过21.75亿千瓦时。

张家口的绿电如何输送到北京呢?为此,国家新建了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将张北地区的清洁电能引入北京,不仅可以满足冬奥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需求,还可每年向北京等地输送清洁电量,大幅提升了北京地区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力保电力供应

在保供过程中,项目也曾经遇到了低温天气的影响。三峡能源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迎来冬奥期间首轮降雪的时候,气温持续下降,对风电机组和输电线路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保证冬奥绿色电能的持续供应,三峡能源尚义、康保风电场第一时间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在极端天气下完成26条线路巡检和132台风机巡检作业,稳固设备发电,提升风机可利用率,为赛场保电护航。

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三峡能源场站运维团队顶着四五级的寒风,克服地面湿滑等困难,对风电场站内场区设备进行了全面巡检,重点对变电站内变压器等装置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对站内设备间取暖设施进行检查,实时掌握温控情况,确保管道不发生冻裂、阀门开启正常、水系统运行正常,最大限度减少恶劣天气对风机设备的影响。

对于冬奥和冬残奥会的电力保供工作,能源企业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金风科技北方运营中心冀北区域经理郭长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冬奥和冬残奥会期间,项目巡视工作比平时要更加严格,增加了更多班次和人员配置,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冬季最冷的时候温度在零下二三十度,下雪之后,风电场巡视虽然有四驱车,但路全部被雪覆盖住了,车辆也出了问题,有些线路必须要下车徒步进行巡视,还是比较艰苦的。”

对于个人来说,能够为冬奥及冬残奥会的绿电做贡献,从业十几年的郭长亮感到十分骄傲,“项目并网时的时间很赶,配合调试期要停电,我们要在三天内完成平时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经过大家的努力后,看到第一台风机转起来的时候,我们心中是无比的舒畅。冬奥和冬残奥保供有我们的一部分贡献,看比赛的时候也更有一种参与感。”

可再生能源“挑大梁”面临多重挑战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风电发展的速度加快。国家能源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其中,风电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风电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7.9%。

风电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中的生力军。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风电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三大主力电源,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3.28亿千瓦,去年全国风电6526亿千瓦时的发电量,相当于3亿多个四口之家全年的用电量。风电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但从目前来看,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要在能源结构中挑大梁,还需要经过重重考验。三峡能源表示,从技术角度看,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主要依靠终端电能替代,对电力支撑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另外,电网接纳新能源还面临着调峰、调频难度增大,区域电网承载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并加强电能质量的控制等问题。

三峡能源表示,从经济角度看,新能源能量密度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相对低,且大型新能源基地常远离负荷中心,为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系统安全可靠供电,相应的电力系统配套成本也将上升。此外,新形势下对电力市场机制也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在政策支持、引导、监管效能和效率提高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在武钢看来,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一定是多能互补的,风、光、储、核电以及其它多种能源要协同发展,通过能源流和数据流将它们连接到一起,进行智能化控制。多能互补关键要加强对风和光的预测、预报,了解各个能源类型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将它们连接起来,并且搭配储能的话,电网输出将会是一个相对稳定、满足负荷要求的曲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