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TCL中环(002129)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0.09%,净利润45.36亿元,同比增长55.5%,扣非净利润38.08亿元,同比增长31.28%,基本每股收益1.1288元。
(资料图)
分板块来看,在光伏材料业务方面,上半年,TCL中环G12优势产能规模持续提升,高功率、高效率产品有效降低光伏发电LCOE,产品生命周期内发电优势明显,G12产品应用于分布式项目比例快速提升,终端应用市场快速向G12尺寸切换。
今年上半年,TCL中环产销规模同比提升56%。公司加速优势产能扩产释放,晶体环节,随着宁夏中环六期项目产能投放,截至6月底,单晶总产能提升至165GW,硅片市占率全球第一,2023年末预计产能进一步提升至180GW;晶片环节,公司在天津和宜兴的DW三期、DW四期相继达产,进一步提升G12先进产能供应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公司G12战略产品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及市场优势,扩大公司在光伏硅片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市场占有率。
TCL中环表示,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项目进一步提质降本增效,报告期内,持续推进硅料使用效率与成本、开炉成本、单位公斤出片数等方面的研发,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成本领先优势。公司认为,伴随大尺寸、N型、薄片化产品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业4.0柔性制造优势将持续凸显。
今年以来,光伏企业纷纷启动海外设厂。报告期内,TCL中环与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签署合作条款清单,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打造沙特首条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链。
在光伏电池及组件业务板块,TCL中环坚定“叠瓦+G12”双平台差异化技术与产品路线,实现了“G12+叠瓦”3.0产品的全面迭代,并且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持续降本增效,组件第三代线差异化制造方式和精益制造能力建设,成本优势显现,不断扩大叠瓦核心差异化竞争力。
电池组件产能方面,目前,TCL中环江苏地区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产能实现9GW;天津地区投建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一期)产能实现3GW,二期项目加速实施中。
同时,基于对于下一代差异化电池技术拓展的思考,TCL中环在江苏地区建设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的年产能2GW G12电池工程示范线;广州25GW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加速投建,将公司G12大尺寸技术优势导入N型TOPCon电池制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与差异化技术路径,提升综合竞争力。
关于上半年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TCL中环谈到,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产业链竞争博弈剧烈,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经营成果产生压力;与此同时,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工业4.0制造方式转型,持续提升柔性制造能力,深化产品技术和成本优势,增强内生竞争力,高效运营,较应对产业链周期性波动压力,保证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穿越周期。
具体来看,随着先进产能持续释放,G12和N型战略产品供给占比提升,TCL中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成本较市场优势显著;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司盈利能力,其中,在晶体环节,优化用料结构,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单炉月产不断突破;在晶片环节,通过细线化、薄片化工艺改善,提升A品率,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行业水平。
此外,随着工业4.0生产方式持续在公司各产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原辅材料消耗进一步改善,工厂运营效率与成本持续优化;全球化商业布局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创新驱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公司经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TCL中环还计提了较大额度的资产减值准备,与半年报一同披露的另一份公告显示,公司对合并报表范围内各类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和减值测试,对截至今年6月30日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经测试,公司计提减值合计11.97亿元。其中,存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总额-11.94亿元,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总额-367万元。
资产减值损失与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大幅下跌关联密切,而在这背后,又是由于行业产能大幅扩张、新玩家大量涌入所引发的。
记者注意到,在半年报中,TCL中环还就市场竞争风险进行了提示,公司称,高成长、高预期性光伏产业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新老玩家持续投资,各环节产能快速扩张,部分产品趋于同质化,市场竞争博弈激烈,产业格局面临重塑。
具体而言,多晶硅料、单晶硅片、电池、组件阶段性投资和达产周期形成的供需不平衡,造成部分产品周期性供应短缺或过剩,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基于供应链安全、扩大出海口、应对贸易壁垒等目的,产业链各环节通过上下游延伸的方式,弥补自身短板,向“一体化”形态发展。
TCL中环表示,公司始终认为新能源光伏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仍将遵循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对行业发展方向和自身发展路径具有清晰的判断和认知,始终坚持差异化的经营理念,保障G12先进产能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造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穿越行业发展周期,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