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储能电站额定功率、额定能量、转换效率、使用寿命和可用系数等指标是储能电站重要的配置和运行指标,关乎储能系统的综合造价和全寿命周期运行性能,同时也是电力系统统筹考虑储能的建设规模和步骤,发挥储能系统对电网支撑作用的重要参照指标。
行业内目前对储能电站主要考核指标的约束和定义较为模糊,一方面由于行业尚处于发展的早中期,相关考核指标及考核方法尚处于探索制定阶段,相关的规程规范和政策文件尚未完全健全;另一方面,目前行业仍普遍采用低价中标的模式,建设单位更为关注初始投资的最低价,而相关的运行性能指标非首要考虑因素。
随着行业的逐步健全和储能市场模式的推进,如何保证储能系统在寿命周期提供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并获取收益逐步得到关注,行业也正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的道路,相关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正得到行业的重视。
部分地区出台文件也逐步提出对储能系统性能方面的要求,例如近日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通知》,提出在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租赁的配套储能容量和相关技术指标不低于项目备案(核准)文件要求,关注于“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指标”。部分省份和地区对新能源配建储能和共享储能的充放电次数、使用寿命、充放电效率等指标也提出相关要求。
尽管相关政策文件逐步提出储能系统的性能要求,但相对于光伏、风电、发变电等行业,储能系统的指标参数相对复杂,相关考核指标定义、考核点和考核方法仍需进一步明确。例如,光伏的备案容量一般指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而储能的规模除了额定功率指标“W”外,还有额定能量指标“Wh”。在储能项目的备案中,额定功率指标可理解为储能变流器的额定功率,但相关文件并未定义能量指标的定义。因此,同规模不同项目实际配置的电池能量也差异较大,即行业所说的“超配”的问题。
以备案规模100MW/200MWh的共享储能电站为例,100MW一般指储能变流器的额定功率,200MWh不同项目差别较大,既可以指实际配置电芯的额定能量,也可以指直流侧的输出能量,还可以指交流并网点的输出能量,等等,综合考虑电池衰减特性、使用寿命等指标,在不同的考核方式,“200MWh”的定义差异较大。
参照欧美等国家的储能市场,由于其电力市场建设更为成熟,储能系统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储能需在电力市场中提供服务并获取收益。因此,建设单位更为关注储能系统的运行性能指标,例如在招标阶段对一个周期内的储能系统在并网点的放电能量提出考核要求,并规定严格的考核计算方法和违约处罚方式,投标单位也更为关注于储能系统的性能能否满足相关要求。
行业需明确考核指标的定义和考核方法,一方面,随着国标《电力储能系统术语》(GB/T 42313-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指标及评价》(GB/T 36549-2018)等标准的发布,考核指标定义和考核方法正逐步得到规范,通过明确相关术语定义和考核方法规范备案等环节储能系统核心指标,实现储能电站建设的规范化,避免行业无序化和“打擦边球”的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电力市场机制和盈利机制的健全,建设单位势必转向关注于储能全寿命周期的性能和成本,而非仅仅初始的成本,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并加强生命周期内的性能考核,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