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改环资〔2022〕188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未来三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详细的工作要求,是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最新部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施方案》突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特色
【资料图】
“双碳”战略的纵深推进对绿色技术创新提出新要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都明确提出“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当前的绿色技术水平远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的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双碳”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绿色技术的内涵将不断演变和丰富,亟需在原有体系目标继承和发展基础上,构建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需求的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突出了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并面向2060碳中和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明确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新方向,包括了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转型、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负碳技术等技术,突出了新时期、新阶段绿色技术体系的新内涵新方向,为全国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指明了思路方向。
二、《实施方案》强化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推进
《实施方案》面向“十四五”发展目标与路径进行了整体布局,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各个部门以及多个主体之间的职责任务和分工协作,推动各个领域、环节、部门统筹协调,以全面有效推动创新体系实施完善。《实施方案》提出了九项重点任务,其中,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加快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四项重点任务,是从技术创新、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应用四个维度统筹和丰富了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创新体系长期发展思路,有利于有效推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另外五项重点任务,分别从绿色技术评价、金融、人才培养、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以全面保障绿色技术创新对于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作用的实现。
三、《实施方案》丰富了绿色技术的内涵和重点发展领域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对绿色技术提出了系统性和全方位的变革要求,绿色技术的内涵、范畴也将不断扩大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以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转型、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负碳及温室气体减排为绿色技术创新重点领域,遴选节能降碳、清洁能源等领域先进适用绿色技术进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丰富和发展了绿色技术内涵,明确了新时期技术创新方向,符合我国目前绿色低碳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发展阶段特征,突出了先进性和引领性。同时,《实施方案》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以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重点专项等方式,前瞻布局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推动形成一批原始性、颠覆性创新成果,从而满足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实施方案》明晰了各创新主体定位
《实施方案》强化了创新资源统筹,进一步明晰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主体的创新定位,发挥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大中小企业发挥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高校科研院所强化绿色技术研发能力,激发创新积极性;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各主体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对于如何推进各创新主体协作融合,《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引导多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合作机制,以绿色技术融资合作中心为抓手,更好发挥协同机构作用,形成有效合力,全面打造新时期高效协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同时,《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与标准化工作联动的同时,提出强化能源、工业、建筑、生态系统固碳增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重点领域的共性绿色技术标准制修订。《实施方案》也为绿色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链短板提出了相应的财税金融支持举措,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有机融合。(张九天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