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在11月下旬完成首件制造,后美国能源部昨日晚间宣布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人类摘下清洁能源“圣杯”、掌握可控核聚变的伟大愿景呼之欲出。


(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今日A股市场对国内企业参与建设可控核聚变工程的讨论不绝于耳。

记者关注到,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对公众来讲较为隐秘,而部分公司有关可控核聚变项目的业务体量、参与深度有限,或是造成主力资金观望的原因之一。

天沃科技子公司张化机是国内压力容器设备较为领先的企业,并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天沃科技此前曾披露,张化机曾作为我国装备制造的唯一代表,与中广核联合承接ITER项目的蒸汽冷凝设备研发制造任务,是我国非标压力容器行业的一线供应商。

今日天沃科技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获取上述订单是在2016年,提供了蒸汽冷凝器的压力容器设备,并且已于2018年完成产品交付,其后公司没有接到该项目其他后续工作,也没有接到过相关领域其他订单。

航天晨光此前曾表示,公司正积极参与我国人造核聚变相关项目,并且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提供反应堆项目膨胀节,2020年完成试验件交付及验收,2022年可完成客户要求交付的5件相关产品。今日航天晨光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相关业务并不多,只是参与到了核聚变膨胀结构的设计跟制造。

西部超导曾为ITER项目提供NbTi超导线和Nb3Sn超导线。今年11月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暂未参与国内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的HL-2M“托卡马克”装置的低温超导线材供应,该项目目前设计是使用常规铜导体材料进行试验,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此项目的相关进展。

安泰科技今日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钨铜复合部件的重要供应商。

国内可控核聚变研究亦取得重要进展

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曾一度进展缓慢,于是在2006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签署,将由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七方参与,群策群力,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共同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

据了解,ITER是目前全球影响最深远且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也是此前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中,中国承担了大概9%的采购包研发任务。

不过近年随着对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深入,仅国内就有越来越多“托卡马克”(磁约束装置)项目投建,且有来自政府、民间资本、高校等多方的参与。

据了解,可控核聚变实现路径主要有磁约束和惯性约束(激光、电子束、粒子束)两条。美国此次宣布首次实现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即通过将激光汇聚在一个氢燃料小球上,可以将靶向目标加热到1亿摄氏度,并产生1000亿倍地球大气压的压力,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

而以托卡马克为代表的磁约束聚变,其科学可行性已经在众多项目中得到了实验验证。

仅在国内,2019年新奥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设计建造的国内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在河北廊坊建成,并实现了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正式启动物理实验。

成立于2021年的能量奇点,也在今年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金额近4亿元人民币,资方来自米哈游蔚来资本、红杉中国、蓝驰创投,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和建设全球首台基于全高温超导材料的小型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及研发可用于下一代高性能聚变装置的先进磁体系统。该公司由多名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高温超导领域的海外归国专家联合创办,是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的新兴参与者。

从可控核聚变项目的突破来看,2020年12月,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建成并成功放电。

2021年12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宣布其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世界之最,在7000万℃的高温下,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2022年10月,EAST装置的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

今日在采访中,亦有上市公司表示,看好国内可控核聚变未来的增量市场,同时下游市场需求度高。

国光电气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主要客户是ITER项目以及国内众多在建托卡马克装置。“国内托卡马克装置挺多的,只是有大小区别。比如合肥等离子所、河南新奥集团、上海能量奇点,在未来几年都要打造相关项目,还有国家的HL-2A、EAST、CFTE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等,公司都有配套参与。”

国光电气主要为ITER项目提供偏滤器和第一壁产品。国光电气方面表示,公司上半年核工业领域和微波器件领域收入规模增长显著,不过仅有一条核工业产品生产线,第一壁、核用泵、阀门等核工业领域产品生产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只能进行一定批量生产,同时上述产品制造时间长,下游客户需求迫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