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为什么要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数据要素如何嫁接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数据要素,潜力几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分配制度,我国正式进入数据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调研显示,首先,数据要素具备“自我衍生”和链接的“双面性”,挖掘数据要素潜力将有助于打通供需通道,让产业转型升级更为平稳、顺畅;其次,数据要素的低成本、高流动特征,让其可跨网跨区域联动多产业集群,实现不同领域的数据交互,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的互联互通,促进新业态快速发展;最后,数据要素的国际化属性,让其具备了拓展海外市场的“资本”,可有效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形成。

金融科技,路在何方。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与数据要素整合正处于加速探索阶段,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标准规则,都已明确要打通金融业数据融合应用通道,发挥金融大数据的集聚和增值作用。同时数据要素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日益成为行业共识。

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数据要素与金融科技相融合还存在诸多的矛盾点。一是金融机构的数据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的归集与处理是最大的问题,外部数据的引用,建立内外部联通的大数据平台需要大量的资源、人才投入,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导致很多银行动能不足。二是安全性技术还不够成熟。三是数据要素跨行业跨领域的协调统一,还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这个信号非常明确,就是要增强不同领域数据管理规定的协调性,促进数据要素跨行业跨领域安全合规地与金融科技融合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政府和银行的调研反馈,我梳理出一些建议。

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专项政策、匹配专项资金,加大对银行金融科技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其次,根据数据性质细分数据类目,构建不同应用场景下多维分类的动态权属制度,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前提下,借助区块链技术可追踪的特性,加强对数据产权的有效管理,充分运用智能技术,推动建立全流程可验证、可追溯、可解释、可审计、可监管的金融风控体系。

最后,政府部门需要牵头打通数据要素流通渠道,确保数据互联互通。(本报记者张文燕、朱永康、王明明、姜虹羽、成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