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一连发布两则公告,分别受理了万向控股、招融投资关于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其中,万向控股是央行受理的首个民营金控牌照申请,这也意味着万向控股有望成为国内首家民营金融控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首家申设金控牌照的民营企业,万向控股旗下的金融机构不下20余家。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当前,万向控股不仅100%持股万向租赁,同时还持有万向信托76.55%股权、控制通惠期货60%股权、民生人寿37.32%股权、上饶银行20.88%股权、上海国方私募20%等。与此同时,民生人寿还持有通惠期货40%股权、浙商银行4.29%股权、浙商基金50%股权、通联支付41.1%股权。
监管对各类资本“一视同仁”
近年来,金融“全牌照”延续强监管态势,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央行同步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两份重磅文件的出台使得金控公司作为整体被纳入监管体系,填补了此前的监管空白。
根据要求,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是指依法设立,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拥有实质控制权,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往往规模大、业务多元化、关联度较高,跨机构、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央行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准入更是会严格把关。
据了解,上述政策自施行以来,申设金控牌照获受理的企业仅有5家,分别是中国中信、光大集团、北京金融控股集团,以及此番受理的万向控股和招融投资,当中既有央企、地方国企,也有民营企业,显示出监管对于各类资本“一视同仁”的态度。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万向控股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被受理,充分显示出监管对各类资本是“一视同仁”的,预计未来互联网平台的金控公司申请亦将陆续被受理。曾刚还提到,随着金融控股公司批设工作步入常态化,金融控股公司将迎来持牌经营新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更多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被受理,首批申请的机构有望在今年获得正式批复,而未来金控公司的类型也将多种多样。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次万向控股、招融投资申设金融控股公司获得受理,正是落实《金控办法》的具体举措。从类型看,中信、光大、招融等为大型央企或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北京金控为地方金控,万向控股为民营金控。特别是万向控股,是首个获得受理的民营金控公司,还出现了大比例的个人股东,这表明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引导民营资本规范进入金融业的原则和方向没有改变。
民营资本告别野蛮生长
随着监管框架搭建完善,市场普遍认为民营金控集团受到的影响更大。近些年来,部分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了多家多类金融机构,成为事实上的金控公司,“明天系”“安邦系”“复星系”“海航系”“中植系”等均是代表性的大型民营金控集团。
诚然,一些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并且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在实践中,也有少部分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隔离机制缺失,存在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导致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风险传染与积聚,也造成了风险事件发生。
笔者认为,牌照监管之下,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金控集团将告别野蛮生长。按照监管要求,相关民营金控集团无论是依规设立金控公司,还是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整改,都是进行风险排查、清理整顿的有效措施,对于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进一步来看,由股权架构清晰、风险隔离机制健全的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控股股东,有助于整合金融资源,提升经营稳健性和竞争力,行业整体也将形成有序竞争、良性发展的态势。
此外,随着金控公司批设工作步入常态化,关于并表管理、资本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等相应的监管细则也应当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例如互联网平台的民营金控在关联交易上不仅涉及传统的资金往来,还会牵涉到客户引流、信息数据传输等新型关联交易,这些方面的监管措施仍需进一步细化。(司马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