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俱鹤飞
最近,在“中国童装之都”湖州织里,多了些老外的身影。这让当地老板们心生感慨——想当年,大家都是去国外“偷师学艺”,如今竟然反过来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不少像织里一样的商家正积极拓展新的增长点,他们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海外,要把生意做到全球。而上海,成为很多商家绕不开的地方。
全年都是旺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买遍全球”到“卖向世界”,织里是国内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但这背后到底有多难,或许只有商家自己知道。
“以前从来没接触过海外市场,尺码、款式和标准都有什么区别?物流和仓储怎么解决?跨境电商该怎么运营?”这曾是当地不少服装老板的困惑。大家都知道海外市场肯定要做,但到底该怎么干,谁也不清楚。
几年前,也有不少人自发“走出去”,先后组团赴越南、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参展,还有一些商家试水国外市场,可是即使走出去了,摆在面前的还有诸多看不见的壁垒。
首先,中国商品出口国外,大都需经过当地经销商之手,被其赚走了大部分利润;或者商家自己在海外平台上开设店铺,但由于不懂规则、沟通困难,动辄遭遇封店。还有一条路,就是商家自己做海外独立购物网站,但其难点在于运营和流量获取,很多独立站点逐渐难以为继。
直到这两年,中小商家才发现了一个新的合作伙伴——上海电商企业拼多多,竟然开始做海外生意了。
为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出海,拼多多去年启动跨境业务,为商家提供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商家只需将货交到指定仓库,网站引流、跨境物流、法律服务等均由平台负责,解决了商家不熟悉海外市场的痛点。
拼多多还将国内的“拼购”经验推广到了全球市场,通过少品类、高订单、短爆发的“拼购”模式,帮助厂商在快速消化产能的同时,又能依靠爆款赢得海外用户。
在服装这一行,淡旺季比较明显。与国内其他童装产业带相比,织里的冬装最为出色,其旺季也集中在8月至12月。如果一旦打开全球市场,上半年的淡季也可以利用起来,可以把冬装销往南半球,对商家而言,这意味着全年都是旺季。
在国际舞台大显身手
从“买全球”到“卖全球”,对国内产业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中国制造走出去,引得海外商家来淘货,代表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被世界认可。
“十年前刚入行的时候,大家都是去韩国买版。从上海到首尔的一趟航班,有时候一半以上的乘客,是去韩国买版的同行。”织里一位童装品牌老板回忆,现在韩国的老板开始来织里淘爆款,而织里现在的买版市场,最多的时候一天超过5000人来采样买版。
“从产业端看,中国有基础有供给。我国制造业积累了大量有国际竞争力的厂家,但也到了一个转型的路口。如果不建立直达欧美消费者的通道,将面临产业转移的风险,失去进一步往高端转型的机会。”拼多多CEO陈磊说,最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鼓励平台企业在国际舞台大显身手,拼多多没有理由不做。
当前,以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为契机,上海正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上海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鼓励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设立总部,对优质跨境电商纳入上海外贸重点企业给予通关、税务、外汇、信保等便利支持。
“出海业务大有可为。”陈磊说,在上海相关政府部门、海关和机场集团的帮助下,“我们打通了商品预安检、合包、退货等通关全流程,提升了整体通关时效。”
目前,拼多多海淘进口业务已覆盖全部29个丝路电商伙伴国,跨境业务覆盖北美、澳洲、欧洲的20多个国家,帮助中国制造业直连海外消费者。从助力中国消费者“买全球”到推动中国商家“卖全球”,这条路,拼多多终于走通。
走向高质量转型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李玲芳看来,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无论是商品种类,还是跨境物流、跨境结算等基础设施都相对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拼多多选择出海,路径选择是明智的。”
今年4月初,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升任联席CEO,拼多多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全面拥抱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落到平台治理、商家生态、高质量供应链、高质量消费等方方面面。”赵佳臻表示,高质量发展首先意味着农业依旧是拼多多的立足点。其次,助力传统产能转型升级,让各地制造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是平台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建立“百亿补贴”专项资金、优化平台治理与生态建设,是拼多多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接下来,我们希望针对上海消费市场进行持续补贴投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升供给水平、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赵佳臻说。
目前,不少上海制造已借助多多跨境触达海外消费者。其中既有像三枪内衣这样的上海老字号,也有新消费品牌。上海奉贤一家美妆公司得到拼多多的出海扶持后,很快就实现了美妆产品销售超过1.5万件的业绩。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带动制造业全链条数字化协同升级,助力上海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桥头堡。”陈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