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 王恩博 刘文文)以硅谷银行“闪崩”为起点,美欧银行业近期连遭冲击,多家机构陷入风波。多位中国财经人士18日在北京出席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时提醒,国际金融市场更趋动荡脆弱,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分析说,近期美欧个别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溢影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指出,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
如其所言,由于硅谷银行业务集中在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相对传统银行更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在此背景下,硅谷银行并未做好准备,陷入流动性危机。
需要警惕的是,此类风险事件可能并非偶发。
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表示,全球宏观形势已发生范式转换,过去20年低通胀、低利率、稳定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成为新特征。流动性进入紧缩周期,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的多重冲击,部分金融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居伟民进一步指出,去年的英国养老金抵押品危机、近期的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直接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其根源就在于原有业务模式对新范式的适应性明显不足。而且,类似风险事件后续可能还会发生。
中国如何防范相关风险?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正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整和优化监管机构设置与职能定位。同时,中国将继续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防范化解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与繁荣。
高通胀短期难以回落,高利率滋生风险隐患,各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面临“两难”甚至“多难”。这种不确定性也让对宏观变量十分敏感的全球财富管理遭遇更大挑战。
居伟民提醒,新范式下经济金融的“薄弱环节”和“脆弱地带”容易突然暴露风险、对外传导。例如,缓冲垫不足的部分中小银行,依赖高杠杆撬动、对成本敏感的实物资产项目和并购私募等,恐将受到较大影响。机构投资者需要重新理解风险产生的底层逻辑,增强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主动性、灵活性、适应性。
应对变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要持续增强资本耐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入。他透露,近年来,全国社保基金通过投资市场化股权基金,不仅获得了超过14%的年化收益率,还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企业。其底层资产主要集中在硬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推动几百家企业上市。
复杂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与发展,给世界提供了多元化机遇与选择。宣昌能表示,到去年底,境外主体持有中国境内人民币资产余额为9.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倍;境外发行人累计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6300亿元人民币。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和避险属性会更加凸显。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 王恩博 刘文文)以硅谷银行“闪崩”为起点,美欧银行业近期连遭冲击,多家机构陷入风波。多位中国财经人士18日在北京出席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时提醒,国际金融市场更趋动荡脆弱,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分析说,近期美欧个别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溢影响。
他指出,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
如其所言,由于硅谷银行业务集中在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相对传统银行更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在此背景下,硅谷银行并未做好准备,陷入流动性危机。
需要警惕的是,此类风险事件可能并非偶发。
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表示,全球宏观形势已发生范式转换,过去20年低通胀、低利率、稳定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成为新特征。流动性进入紧缩周期,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的多重冲击,部分金融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居伟民进一步指出,去年的英国养老金抵押品危机、近期的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直接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其根源就在于原有业务模式对新范式的适应性明显不足。而且,类似风险事件后续可能还会发生。
中国如何防范相关风险?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正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整和优化监管机构设置与职能定位。同时,中国将继续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防范化解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与繁荣。
高通胀短期难以回落,高利率滋生风险隐患,各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面临“两难”甚至“多难”。这种不确定性也让对宏观变量十分敏感的全球财富管理遭遇更大挑战。
居伟民提醒,新范式下经济金融的“薄弱环节”和“脆弱地带”容易突然暴露风险、对外传导。例如,缓冲垫不足的部分中小银行,依赖高杠杆撬动、对成本敏感的实物资产项目和并购私募等,恐将受到较大影响。机构投资者需要重新理解风险产生的底层逻辑,增强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主动性、灵活性、适应性。
应对变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要持续增强资本耐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入。他透露,近年来,全国社保基金通过投资市场化股权基金,不仅获得了超过14%的年化收益率,还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企业。其底层资产主要集中在硬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推动几百家企业上市。
复杂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与发展,给世界提供了多元化机遇与选择。宣昌能表示,到去年底,境外主体持有中国境内人民币资产余额为9.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倍;境外发行人累计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6300亿元人民币。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和避险属性会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