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石
(资料图片)
海正药业(600267.SH)通过出售资产解困,2019年走出了亏损泥潭,2020年扣非净利润6年来首次转正,2021年扣非净利润涨277.94%。
2022年,海正药业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500万元到54000万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189万-5311 万元,同比增长-8.60%-10.91%。
困顿的海正药业
海正药业始创于1956年,主营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抑制、抗抑郁、骨科等领域的原料药、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
1991年,白骅开始担任海正药业董事长,在海正药业工作超过50年,被公认为公司灵魂人物。2000年7月,海正药业在A股上市。
作为中国制药界元老级人物,白骅曾强势推行一系列改革和市场开拓,开创了业内著名的“海正模式”,海正药业从一个小小化工厂变身全球化布局、营收过百亿元的药企。
2005年开始,化学原料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由于原料、能源成本大幅上升,海正药业净利润“腰斩”。
2008年11月,海正药业 “灵魂人物”白骅“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
白骅辞职后,海正药业迎来新掌门人——蒋国平。当时的海正药业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蒋国平担起“救火队长”的职责。
从履历来看,蒋国平没有医药相关的学历或工作背景,也没有制药销售履历。这位新掌门人能否让海正药业脱离“苦海”,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新官上任,蒋国平提出疾风骤雨般的解决方案,并且做出“瘦身、聚焦、关注股东利益”的战略方向调整,出售所持子公司股份和不必要固定资产。
当时,由于海正药业研发投入高,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降成本上面。2011年开始,海正药业提出向制剂、生物药和创新药转型,但多而不精、质量不高的研发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为了快速转型,2012年海正药业和辉瑞制药合作成立海正辉瑞。此次合作给海正药业的业绩打了一针催化剂。2014年,海正药业迎来高光时刻,全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净利润达3.08亿元。
但好景不长,2015年,辉瑞制药核心药品“特治星”断供,导致海正辉瑞当年营收只有28亿元,同比下滑44%。2016年,“特治星”依旧无货。直到2017年7月药物才恢复供应,但已于事无补。同年11月,海正药业和辉瑞制药正式“分手”。
“屋漏偏逢连夜雨”。
2016年海正药业因受欧盟药品管理局警告影响,部分原料药品种不能进入欧洲市场,再叠加原材料涨价、降本压力,整体收益下降,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高达9442.81万元。
经历明星产品断供、与辉瑞制药“分手”、工厂被欧盟警示,海正药业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盈利状况堪忧,负债高企。
2018年,海正药业亏损4.93亿元,同比下降3730.15%;负债总额从2015年的110.09亿元,增至2018年的144.75亿元。
卖资产扭亏
2008年,海正药业面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且结构性闲置产能过剩严重,研发投入较高但研发产出效率低,资产负债率偏高伴随着财务成本持续走高。
于是,围绕这些问题,蒋国平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尤其是要处理大量的固定资产及闲置产能。
2019年度中期工作汇报会上,蒋国平曾在《坚定改革促发展、凝心聚力再出发》主题报告中指出,要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为目标,围绕“聚焦、瘦身、优化”的战略方针。
按照时任海正药业董秘沈锦飞当时的解释,所谓的瘦身主要是将不必要的固定资产建设以及研发砍掉,聚焦则主要是突出主业。
接下来,海正药业开启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瘦身”行动,首先被摆上货架的是该公司旗下闲置房产和办公大楼。
2019年3月,海正药业拟以9226.16万元的价格处置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椒江4处闲置房产,此举主要为盘活资产,提高运营效率。上述房产按计划处置完毕,海正药业将至少回流资金3.82亿元。
3个月后,海正药业控股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将在杭州新建的办公大楼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出售。最终,由浙江金豪置业有限公司成功摘牌,成交金额为2.9亿元。
除了出售房产,海正药业还在抛售股权。2019年5月,海正药业拟以评估值1.38亿元转让参股浙江导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4%的股权;2019年10月31日,海正药业计划转让旗下孙公司海正宣泰51%的股权。
海正药业甚至向员工出售孔雀。2019年9月,海正药业被曝低价向员工出售园区饲养的23只孔雀。其中2周年公孔雀单价980元,2周年母孔雀为860元。
最终,经过一系列“卖卖卖”,海正药业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9307.27万元。不过,这一年海正药业扣非后净亏损依然高达25.21亿元。
2020年,海正药业除了继续卖资产,还收购瀚晖制药有限公司49%股权。通过此次交易,高瓴资本成为海正药业股东。
2020年,海正药业营收为113.54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为4.17亿元,同比增长348.25%;实现扣非净利润0.56亿元,6年来首次转正。
不可否认的是,蒋国平的策略取得了成效,但也引发粉饰业绩、只图保壳的质疑。
卖完资产后,海正药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目前,海正药业从原料药向高端制剂、从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型,产业模式从“原料药为主”向“制剂为主”转型。
从目前来看,蒋国平已经带领海正药业从泥潭中缓慢挣脱出来,连续4年盈利,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正增长。
在资本市场上,海正药业尚未走出低谷期。海正药业上市首日总市值为40亿元,2015年达到262亿元。截至2023年3月10日收盘,海正药业总市值为128.07亿元。而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头部药企的总市值分别为3755.66亿元、2670.25亿元、2342.48元,海正药业与这些同行的差距巨大。
早在2020年,海正药业研发的“法维拉韦”获批上市,成为疫情期间全国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对新冠肺炎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2020年上半年,海正药业股价短暂拉升,但并未持续下去。
2022年12月,小柴胡颗粒被列入新冠治疗药物名单,而海正药业拥有同款小柴胡胶囊,但也未拉动公司股价。
对于股价的低迷,海正药业表示,可能因为第二、三大股东的股份减持叠加医药行业的整体行情不佳。
2022年6月7日至12月6日,海正药业大股东HPPC(高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2396万股,占总股本的2%,套现金额为2.9亿元。
2022年5月31日至10月28日,海正药业另一股东浙江国贸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1115万股,占总股本的0.93%,套现金额为1.5亿元。
除此之外,海正药业的高管变动也一直在持续。2021年3月,高级副总裁徐晓艳因个人原因辞职。同年8月,高级副总裁李思祺因同样的理由提交辞职报告。
2021年,海正药业被100多员工起诉遭“经济性裁员”。海正药业回复称,员工与海正公司系协商签订协议了结劳动合同关系,不存在海正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
如今的海正药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依然面临多重困难,面临着如何持续增长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