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都是科技与狠活”,绝对是2022年最火的梗!


【资料图】

网红辛吉飞靠合成燕窝、糖水蜂蜜等毁三观的添加剂内幕,短短几天就火遍全网。

他注销了670万粉丝的账号后,科技与狠活的梗非但没有消失,反而遍地开花,到处都是辛吉飞分号。

他们除了搬运辛吉飞的视频,还成了辛吉飞的信徒,开始挖掘生活用品中的科技与狠活。

重锤之下,很多大牌调味料都无法幸免。

但有个品牌却在一众海克斯黑科技中脱颖而出,让辛吉飞都无话可说。

它就是河南老字号王守义十三香,不少网友晒出家里所有的调味品,只有十三香除了原料没有任何科技和狠活。

这个河南老字号翻红的同时,也狠狠打了“海克斯科技”们的脸。

辛吉飞逼急官方后,炸出了国民老网红

早在辛吉飞之前,十三香就已经火过一波,堪称国民老网红。

2020年,因为苹果12涨价且不送耳机和充电线的骚操作,一众网友玩起了“别买iPhone12,因为王守义说十三香”的谐音梗。

自此之后,每年苹果发布会,都是王守义最忙的时候。

果粉们一边等待新机,一边自发成为王守义的宣传大使。

在他们的神操作下,苹果和十三香开始跨界宣传,库克和王守义傻傻分不清楚。

有人甚至做出了联名款包装盒。

每到这时候,王守义十三香的微博下都会聚集大量网友。

他们在评论区疯狂玩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王守义赞助了苹果的发布会。

让人惊喜的iPhone13和史上最拉胯的iPhone14,联手将王守义十三香的“名望”推向高潮。

不少人惊呼:“王守义说得对,十三确实香!”

再加上辛吉飞事件后,网友对王守义这个品牌,开始抄家式起底。

不少人疑问,十三香的配料表里,明明有12种香料,为何却叫十三香呢?

这是因为五香+八味,正好是十三香。

还有种说法是,叫十三香是因为王守义本人名字是13画,就连孙子王太白的名字,也是13画。

王守义除了名字有渊源,被大家称赞的纯天然十三香配方,也有着上百年历史,早在北宋时就有了。

王家祖上在河南开封府当官,辞官后在开封府后街开了一家名为兴隆堂的药铺,专做草药香料。

但它能以调料出现在大家视野里,还是王守义的功劳。

和老干妈、卫龙辣条的发迹如出一辙,十三香发家也源于一场灾荒。

1959年,迫于生计的王守义根据祖传秘方,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品,取名“十三香”。

最开始,王守义只是挑着扁担沿街售卖,每小包售价仅1角钱,凭借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十三香的生意越做越大。

1984年,60多岁的王守义用100元人民币,成立了家庭作坊式的十三香调味品厂。

这一年,远在贵州的陶华碧才刚刚研制出老干妈的炒制工艺。

十三香的工厂没什么特色,靠的就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到1998年年底,王守义把这个100元的小作坊,做成了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年营收能达到4亿元。

为8分钱利润,和“科技狠活”斗争38年

辛吉飞之所以爆火,是因为他视频爆料的东西,过于毁三观。

柠檬香精让冰红茶味道更香;盐、味精、橙味活干酸二钠、酱油香精搅拌均匀就是一瓶酱油;甚至连牛排、肉肠都可以用淀粉加香精制作出来。

在这些魔法的催化下,很多人开始谈添加剂色变,甚至有些草木皆兵。

十三香的翻红就像一针安慰剂,抚平了大家焦虑的心——原来还有可以放心吃的东西。

别看十三香一年营收20亿,但一盒40g的十三香只有8分钱利润,且从公司建立之初到现在,十三香没有上调过一分钱。

就算一盒产品挣得不多,十三香也与“科技狠活”抗争了38年之久。

为了杜绝科技与狠活,十三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假。

王守义十三香还沿街售卖的时候,就有了商标意识,他们在卖出的每一包十三香上,都盖上“王守义”的印鉴。

这就相当于给产品贴了“商标”,当时王守义还大胆承诺,凭“商标”可退可换,信誉也慢慢建立起来。

除了用印鉴,把创始人头像当logo也是十三香首创的。

当时有人看十三香卖得好,一些低质量的仿冒品便开始冒头,王守义的儿子王银良便将自己父亲的头像印在了“十三香”的盒子上防伪。

直到现在王致和、王守义、老干妈这三个人的头像logo,仍然深入人心。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十三香一共花了两三千万,只为和“科技与狠活”的假货斗争到底。

之所以这么下血本,是因为王守义和王银良父子俩都认为,食品是要吃到人肚子里去的,危害健康的低质量产品要坚决杜绝。

除此之外,十三香对原材料的要求简直堪称“变态”。

不添加科技与狠活,还想让产品几十年如一日的香,原材料就成了生命线。

前两年国民女神老干妈,就因为更换了“辣椒原产地”而广受质疑。

一位十三香供货商透露,“王守义对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对供货商采取‘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评审,只要不达标,就坚决取消供货资格。”

有个合作了很久的老客户,仅仅因为在某一批次中花椒的产地不是要求的山东,就被直接解约了。

他们的供应商表示,用一句话来形容十三香在材料上的态度,那就是毫不留情。

十三香的工厂里,有两个硬性要求,“不合格的原料坚决不准进厂;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正是这种不留情,才让十三香狠狠打脸科技与狠活。

翻红的十三香,不该被封神

在谈“科技与狠活”色变的当下,配料表里只有十几种中草药和香料的十三香,戳中了大家的痛点。

其实,抛开十三香这个爆款品类来看,王守义这些年过得并不容易,老字号们踩过的坑,它一个没少踩。

老字号的第一个坑就是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王守义和老干妈一样,坚持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

王守义去世时甚至留下遗嘱,要求子孙后代不能上市,不能搞房地产。因为他觉得:上市就是圈钱,房地产就是赚快钱。

但他的子孙们,一开始并没有懂得老人家的良苦用心。

被当成第三代接班人的王太白,年轻时一度想成为王思聪一样的富二代,想一年之内赚到一个小目标。

他在大学时就开上了上百万的豪车,并和家里要了几千万投资房地产,但因为金融危机,第一次创业就惨遭滑铁卢,把豪车豪宅都卖了才度过危机。

好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王太白,很快意识到了爷爷留下的真理,决定不能让爷爷的心血毁在自己手里。

于是,他卖掉所有豪车,换了一辆低调的雪铁龙,把所有心思放在做调料上。

老品牌的第二个坑就是单品困境。

过去,王守义被称为AKA唯二能比肩“老干妈”的男人。

但随着电商的发展,“王守义”能搭上车的只有社区团购,沦为了凑单的小商品。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十三香也曾做过“违背祖宗的决定”,那就是多元化跨界。

2009年,王守义豆捞店在郑州开业,计划在全国开 500 家门店,结果只开了几个月就关店了。

除此之外,王守义还跨界过广告、商贸、建筑等,无一例外全部没赚钱。

在经历了多元化惨败之后,十三香的 " 跨界 " 脚步才终于停了下来。

专注调料后的王守义,除了十三香外,还推出鸡精、麻辣鲜等30多种调料,并注册了十一香、十二香、十四香、十三鲜、炖炖香等多个品牌。

十三香这一种产品占其全部产品份额的一半,却贡献了近九成的营收,可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爆款,才是品牌的底气。

就像王守义大楼上“舍得”二字,有舍才有得。单品困境,更像是对老国货们战略定力的考验。

眼里只有一件事,只做自己擅长的行业,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扛得住市场的考验。

十三香的翻红,比起被封神,更值得很多品牌反思。

结语:

从宣传上来看,十三香是低调的,甚至没有写公司名字的大门,仅有一个写有“兴隆堂”的牌坊。

十三香也很少做广告,最早还是央视和高铁广告,就连网友都替它着急。

从营收上来看,十三香仅为海天味业的十分之一,老干妈的一半。

如今,十三香因为没有科技与狠活翻红,而海天酱油却深陷“双标”泥沼,就算辟谣再快,也无法弥补口碑的流失。

段永平曾说过“没有靠营销起来并能持久的公司,能够让公司长久的唯一办法就是能够不断有好产品。”

辛吉飞的揭秘,带来了对食品安全的焦虑,这种焦虑需要更多“十三香们”去消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云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