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张贺
【资料图】
骑行在2022年成为了热门话题,长安街、京郊部分线路的骑行群体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热闹的装备采购,闪电、捷安特、美利达、TREK等品牌缺货成为常态,尤其是以碳纤维材质为主的中高端产品。据了解,目前中高端自行车所使用的碳纤维多为T700及以上级别产品,目前以进口为主。
关注股市的人,对碳纤维不会陌生,这是大飞机、航空等对重量要求较高的行业的必备品。前期关于风机巨头维斯塔斯拉挤碳梁专利到期的消息,更是让不少媒体和资金为之疯狂,相关解读层出不穷。而不少解读都提到了一家公司——光威复材(300699.SZ)。
从鱼竿厂到碳纤维全产业链
成立于1992年的光威复材,前身是威海市碳素鱼竿厂,2002年成立子公司拓展纤维开启了碳纤维的研发之路。三年后,光威复材突破T300级碳纤维(T值指碳纤维拉伸强度,数量越大强度越高)工程化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9年,T300级碳纤维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至今仍为光威复材的主要产品。此后光威复材继续深耕碳纤维,研发T700、T800以及M40J(M值表示高模量性能的碳纤维)、M55J等高等级产品。2017年光威复材成为碳纤维行业第一家登陆A股的公司。不过此时的主要业务还是军品,2016年军品收入占比达到74.57%。对前五客户、单一产品的依赖还是比较强的。
军工占主导的业务结构是行业所决定的,这和碳纤维的特性密切相关。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比重的性能特点使碳纤维以及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增强、减重效果。同时,耐腐蚀、耐高温、低膨胀系数、导电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电性能特点,使其可以在诸如高压、高温、高湿、高寒、高腐蚀性等恶劣工况环境中代替金属材料。
碳纤维原丝的生产包括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粘胶基,其中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目前为碳纤维主流,占市场份额的 90%以上。
由于技术和成本限制,最初碳纤维主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但是随着“双碳”和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碳纤维成本逐步下降,下游应用也从航空航天、体育逐步延伸到风电、轨交、建筑、电缆等工业领域。旧时的王谢堂前燕,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使得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始主动在产业链上下功夫,争取不在某个环节被制约。这其中也包括光威复材。
碳纤维产业链从石化产品丙烯腈开始,得到聚丙烯腈后,经过11道工序生成原丝,此后再通过碳化得到碳纤维。对碳纤维进一步制备,可生产出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相关型材,其中风电碳梁就是采用拉挤工艺所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型材的一种。
来源:光威复材公告
除了上述材料业务,光威复材在生产设备的布局上也不含糊,将自主性发挥到极致。据2021年年报,光威复材现有八大系列化产品,包括碳纤维装备、预浸料装备、缠绕装备、铺丝铺带装备、模压装备、地面保障装备和工装模具等。
为了实现全产业链,光威复材的研发费用率常年保持在10%以上,显著高于可比公司。不过,2021年该数值下降至8.91%,研发人员数量也较2020年减少8.16%。
光威复材的解释是,T800 级和M40J 级项目已经进入验收阶段,所以2021 年投入这两个项目的研发费用减少了。研发人员的变化,一方面是部分人员岗位从研发岗转入服务生产的工艺或技术岗位、生产管理岗位;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员流失,不过光威复材也强调核心技术人员仍保持稳定。
碳梁有多大想象力?
光威复材对民品业务的开拓在2016年有了显著进展。当年,光威复材和维斯塔斯合作在全球率先推出风电碳梁产品,碳纤维轻质高强的优势得以在风电叶片上体现。与维斯塔斯的合作,也宣告了风电成为光威复材在民品开拓的重点。
此后碳梁逐渐成为光威复材的重要业务支撑。2018年,光威复材碳梁业务收入5.21亿元,占比38.2%。2021年,在主要原材料碳纤维和树脂价格大幅上涨、供应紧张的形势下,最终碳梁业务全年实现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12.56%,收入占比为30.99%。
与去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3.25%相比,光威复材的碳梁业务增速只能说是平平。而且去年光威复材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18.18%。无论是碳梁还是总体收入,都与同年我国海上风电的火热不相称。
原因在于光威复材的碳梁业务几乎全部用于出口,但其生产基地基本都在国内。而去年中国才是拉动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大增的重中之重。这也就明白为何去年光威复材的股价没什么起色。
不过,光威复材对风电业务的开拓并没有结束。以预浸料为主要产品的通用新材料板块抓住风电领域商机,成功开发出适合风电叶片制造的碳纤维半预浸料,并实现批量生产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实现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51.94%。
这意味着光威复材在风电行业进一步站稳脚跟。
在今年4月的调研中,作为维斯塔斯叶片碳梁两家供应商之一,光威复材估算其碳梁业务占维斯塔斯的三成左右。看到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分析会提到光威复材。
那么碳梁会有多大想象力?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由于海上风速高,对风机性能的要求更高,轻量化、大型化要求更加明显,海上风机对于轻量化的碳纤维材料的需求更为强烈。数据显示,全球应用于风电叶片的碳纤维2021年达到3.3万吨,预计2025年达到8.06万吨,CAGR为25%。
同时,我国风电叶片所需碳纤维占到全球的68%,得益于全球碳中和背景下风电装机的快速增长,以及叶片大型化背景下碳纤维的渗透率上升,未来风电叶片将是拉动碳纤维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
理论上说,维斯塔斯碳梁专利过期,光威复材的产品又具有先发优势,去年碳梁产品基本用于出口的局面或将有所改变,进而将有助于光威复材充分受益于国内海上风电发展的红利。在近期给投资者的回复中,光威复材也确实提到已经有走完碳梁验证程序的国内、国外客户。
但是,别急。
过去经验表明,每次光伏、风电抢装都会透支下一年的需求。在经过2021年的疯狂后,今年海上风电的新增装机量确实不乐观。更何况还有成本因素。在海上风电平价后,风机降本的需求和碳梁成本较高的现状很难调和。而且国内厂商在拉挤玻璃纤维主梁的探索也已有所成果,对碳梁构成竞争关系。
不仅如此,覆盖从原丝到复合材料乃至生产设备全产业链的光威复材,本身并不生产大丝束碳纤维,风电碳梁业务所用原材料碳纤维主要是外购,而且目前暂不打算自产碳纤维用于碳梁业务。这是否从侧面反映了光威复材的态度?
即使碳梁超预期降本,迎来较大规模的发展,那么对光威复材的财务影响也是收入远大于净利润。毕竟,相比碳纤维及织物高达70%以及预浸料30%左右的毛利率,碳梁业务毛利率仅为15.07%。
光威复材年报透露,当前产能扩张包括碳梁 170 万米、预浸料 85 万平米、碳纤维产能5030吨。从价值量及与设计产能的对比来看,碳梁也并不是重点。
来源:光威复材公告
因此,虽然伴随着成本降低和技术升级,碳纤维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但对于维斯塔斯拉挤碳梁专利到期一事不宜过度解读。倒是光威复材在T700级、T800级等小丝束产品的产业化,以及风电用预浸料业务的拓展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