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制约平台经济的外部因素逐步解除,叠加南下资金的持续涌入,具备估值吸引力的港股科技板块近期被市场一致看好,回暖预期不断升温。


(资料图片)

而对于在经历了因“解禁”预期引发一场震荡的商汤来说,价值底部或也已经出现。

首次回购的意义

近日,商汤开启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回购,7月19日盘后,商汤公告,当日斥资1407万港元回购670万股。

从市场背景来看,商汤的这笔回购动作响应了港股市场今年以来掀起的回购热潮。受困于市场环境低迷,今年港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展开了回购。Wind统计显示,年内港股市场上已有156家上市公司出手回购。其中,友邦保险、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小米集团等位居回购榜前列。

科技板块无疑是这轮回购潮的“集中地”。最典型的莫过于近期回购动作频频的腾讯,统计显示其自6月28日至7月14日已经连续12日展开密集回购动作,回购资金高达4.6亿美元。

上市公司展开回购,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认为公司被市场低估,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一方面展现的是对公司知根知底的内部人对其股票价值、业务前景、战略及长远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自有资金展开回购,也侧面体现了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这在当下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显得尤为难得。

从商汤方面来看,其在面临解禁带来的股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不仅发布公告表明管理层自愿延长持股锁定期,同时积极为维护股东权益展开回购动作。而公司现金储备依旧充裕,截至2021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总额达215.2亿元人民币,足够支撑公司行使购回授权以及后续业务的发展。

商汤这份上市后首次回购的落地,也为其股价表现带来了较大的提振影响,近几个交易日商汤股价接连攀升,其中7月20日一度大涨近11%,反映市场对公司回购动作的肯定。

在笔者看来,上市公司在合理价位展开回购动作,向市场展现了诚意,表明公司重视中小股东利益,这不仅有助于提振股价、稳定投资者信心,同时也将形成正向作用,有助上市公司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

进一步结合板块长期走势来看,当前随着政策面的悲观预期释放,国家定调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科技创新,预计整个港股科技板块还将受益于政策面的边际变化迎来修复。而就商汤而言,此前光大证券在对商汤限售股解禁事件的点评中就提及,截至6月30日,公司市值、流动性均符合进入港股通条件,后续市场具备潜在流动性注入。进入港股通的预期显然也进一步增厚了其回购的安全垫,展现了当下商汤的投资性价比。

总体来看,在市场低迷,股价被低估之际,商汤通过用真金白银展开的回购动作,在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向整个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这种负责任的做法,体现了其长期投资价值所在,将有助于公司在板块与基本面共振中推动估值迎来修复。

AI发展下半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回购的背后亦是市场对公司质疑的有力反击。此前不少分析师指出,科技行业中,高毛利是扭转亏损的关键条件、亦是市场地位的印证。商汤科技的毛利率远高于同业,是其具备核心竞争力地位的有力证明。

尽管如此,商汤依然处于亏损,这是由于研发投入是商汤科技的核心。

在过去的2021年,AI行业的发展在逆风中普遍承压。但是商汤并没有大幅缩减开支来讨市场的“欢心”——2021年商汤科技的研发费用率仍高达七成。对比起短期的报表数据亮点,商汤科技更在乎长期竞争力的建立。2021年,商汤仍投入相当多的资源在新型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的研发上。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超强算力来规模化量产针对不同场景的AI模型,以大幅降低AI模型的生产成本。

事实上,随着AI行业进入发展的下半场,“规模化量产”成为关键词。

正如商汤研究院指出,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IT时代、云计算时代,以及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笔者发现,随着世界科技不断前进,人工智能时代的"Computing hungry"(算力饥饿)现象,已成为掣肘很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算力饥饿将引致效率危机和成本危机,成为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重要障碍。此外,长尾场景的竞争逐步到了白热化阶段,如何解决长尾场景中的效率问题亦成为关键。在这一阶段的考验中,AI行业的分化即将开启。

在算力的竞争中,商汤优势十分突出。2022年1月,商汤科技的上海临港智算中心正式启用。该智算中心设计的峰值算力是3740 P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相较于已有1170PFLOPS的算力增加了超过3倍,是全球最大的AI超算中心之一。

但“硬核”的算力优势只是一个方面,模型和算法的较量,是规模化量产能力在“软实力”上的体现。商汤领先地采用了“大模型+小模型”的打法,来解决定制化与标准化的矛盾。大模型维度上,商汤先对其进行预训练,产生通用模型;再通过量化、剪枝、知识蒸馏等模型压缩方法把大模型变小,以高效的进行模型生产。

商汤在AI规模化量产的第三个亮点,是将SenseCore的能力对用户开放,为产业、科研、城市管理提供AI-as-a-Service智能计算服务。从“自用”到他用,意味着AI生产力重复使用率的提升,将带来单位成本的显著下降。

在规模化量产的道路上,商汤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因此,作为头部赢家的商汤,具备远高于行业的、并在快速提升的边际效率。2021年,商汤单个研发人员年均生产商用模型数量为5.94个,是2019年的13.5倍。截至2021年底,商汤科技通过SenseCore AI大装置生产出的商用模型数量达34,000个,相较于2020年底增长152%。

下半场的竞争将带来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一次机遇。如若商汤沿着当前发展脚步,将有望顺利完成规模化飞跃。未来,其盈利弹性将随着规模效应增加充分释放,还将迎来赢家通吃的机会。

智慧汽车业务被低估

投资者可能关注到,特斯拉不断投入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自建中去。去年10月,特斯拉已经完成数据中心相关审批备案的要求,建成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对智能汽车的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要。商汤的算力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优势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不仅能提供算力的支持,还逐步成为智能化汽车浪潮中的科技底座。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覆盖了智能车舱、量产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接驳、车路协同、赋能引擎等产品及服务。在汽车硬件高度集中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汽车电子软件架构升级、软件与硬件分层解耦已成为智能汽车产品迭代的焦点。在新的趋势下,商汤在算法、模型、算力上的三重优势,能帮助中国智能汽车厂商在全球竞争中获取优势。

与之相对的是,市场仍停留在“商汤聚焦在TO G业务”的固化印象,忽视了商汤在其他板块的潜力。

在智慧汽车领域,商汤已实现了弯道超车。早于2017 年,商汤就与本田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成为亚洲首个与全球前五大车企品牌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AI企业,让我们在智能汽车领域形成深厚积累。根据IPRDaily2021年公布的全球智能驾驶专利排行榜,商汤位列全球第十。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目前SenseAuto绝影平台的市场份额位居软件供应商第一。当前,商汤已签约了包括本田、广汽、长城、高合汽车等34家客户,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累计前装定点数量达2300万台。根据市场消息,SenseAuto绝影平台覆盖未来五年内量产的6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未来数年内可向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绝影产品。

如此可见,商汤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主流,并持续引领同行发展。

在汽车“新四化”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一系列关于智能汽车的鼓励政策不断落地,政策东风加持,产业需求爆发,智能汽车行业的成长空间很大。商汤作为核心“卖铲子的人”,前景不需多言。

另外,除了智慧汽车业务,商汤在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多个AI应用场景中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业绩兑现稳打稳扎,成长确定性持续被印证。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已成为一场全球科技革命,且是少有的中美势均力敌的一场科技较量。

水大鱼大,是科技行业投资的共识。

在人工智能这个以万亿美金计量的赛道中,未来可能将诞生千亿级美金的龙头。如果中国将诞生一个全球AI龙头,那是否就是商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