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初冬时节,云淡风轻,与友相约,去河南省宝丰县城南雅集石赏玩。

雅集石,位于宝丰火车站西南1.5公里,是应河经过宝丰县杨庄镇大温庄村东、小李庄村北、小店村西的流段,宋代以来宝丰八景之一“石渠仙蒲”的部分景观。该应河流段草木葱茏,乱石纵横,错落有致,水流曲折石间,泻入深潭,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颇为壮观。古时,每逢春秋佳日,文人墨客临流酌酒,品茶赋诗,刻诗于石壁,故被誉为“雅集石”。

据明清志记载,石渠仙蒲是应河从宝丰县杨庄镇柴庄村东流至马渡寨(马街村)的一段。不知何时起,人们在“石上凿坎”,“水行石上”,用水灌溉田地,故称石渠;因其地“多产石菖蒲,寸九节者,可以入药用”,故称仙蒲。这便是石渠仙蒲的由来。那时,人们乐于采摘,至清康熙年间“所生难供需求,随之绝种”。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宝丰知县李彷梧主修、耿兴宗主纂的《宝丰县志》中的《马志》记载,邑南十里,旧应河驿中河,乱石纵横,水流曲折罅隙间。其西南礌壁立折,刻“知郏城晁仲参,叶令李乔卿……烹茶于此,皇祐壬辰八月十八”。皇祐壬辰即1052年,可见,雅集石那时已盛名在外。遗憾的是,这块石头已不见了。

谈笑间,我们来到应河段北岸。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河面约30米宽,河水自西向东流去,夹岸是裸露的黄土、绿树和青青麦田;河道上,一条宽约1米的石河坝横跨南北;坝西是一泓清水,水里长着一人多高的青草;坝东是5亩见方、乱石纵横的河床;一帘如瀑的河水,漫过石坝,落入下游的浅水滩,被石块分成一条条小溪,悄无声息地钻入石缝罅隙,扬帆于跌宕起伏的漫漫征程。

顺河堤小路,步入石群,脚下是大小不一的石头,有的如侧卧的大象,有的如匍匐的耕牛……一个个石块被流水冲刷得溜光溜光的;石缝小的仅容手掌,大的可侧站多人,宛如一条条筋脉,横七竖八连通着整个河床;茂盛的青苔和水草,如一条条毛细血管,把根深深地扎在石头上、石缝间、水底;偌大的石群间,水随石转,时而聚成清澈小水潭,时而散成涓涓细流,时而在幽深石缝中缓行,时而漫过河底挂满青苔的小石块,时而从两块突兀的石罅隙中喷涌而出,分分合合,迂回盘旋;之后,溪流又在石群东约110米处欣然相遇,融合成一道清亮的碧水,奔赴于田畴村舍之间,滋养着两岸的生灵和人家。

站在河床中间,四面皆石,恍若置身一个小石岛。近处,三五农妇穿着红色、白色的衣服,或蜷坐在石上,抡棒捶衣;或跣足水中,浣洗衣物。不远处,孩子们笑着闹着,从这一块石头跳到那一块石头上,时而蹲坐,时而弯腰,或围趴在石头上,或探头伸手在罅隙间捉鱼。那专注的神态,仿佛考古学家在探寻大自然的神秘。清风徐来,说笑声,捶衣声、淙淙流淌的水声,飘荡在应河的上空。

“解体不须方外觅,石渠今是小蓬莱。”望着蓝天白云,迎着初冬的风,听着潺潺流水,感受着自然风光,心境陡然开阔,不禁感叹,此行不虚!(作者:郭明远 系河南省作协会员、宝丰县摄影家协会理事、宝丰县文化研究发掘工作课题组成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