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机车轰鸣,徐徐向前,割台翻滚,一片片水稻纷纷倒伏,经脱粒后存储在收割机的粮仓内。眼下已到了三秋生产的尾声,11月2日,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郭家屋子网格,100多亩盐碱稻田进入丰收季,当地农户全力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我们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成立的这三年,每年都能在这片盐碱地上品尝到丰收的喜悦,令人欢欣鼓舞。” 郭家屋子网格党支部书记赵丽满怀欣喜地说。
很难想象,眼前这片金灿灿的稻田曾经是一方无人问津的撂荒地。郭家屋子网格是当地经济基础薄弱村庄,为了能使这样的薄弱村尽快驶上共富“快车道”,蓝村街道从抓基层党建入手,加强班子队伍建设,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遴选书记任职。
2019年底,赵丽作为公开遴选的党支部书记,她把“产业振兴”的“主战场”瞄准了村子北边上百亩撂荒的盐碱地。通过聘请青岛农业大学相关教授实地测评和征求村里老党员、种地老把式的意见,确定了推广种植水稻的发展方向。
2020年初,赵丽依托网格村党支部成立青岛助扶兴梦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了近100亩闲荒土地,并发展村民入股,注册了“蓝田初心”品牌,开始进行海水稻种植。
一个“白手起家”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何能尽快步入正轨,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呢?经长期考察研究,赵丽给出了答案——走“资源共享”之路。
为了让新成立的合作社少走弯路,赵丽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她主动联系周边已成规模的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达成合作协议,由其合作方提供从育秧、插秧、管护、收割、脱粒等产出“一条龙”作业,为村民降低了种植风险,当年就迎来了大丰收。
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吃螃蟹”,村民“跟风”尝甜头。合作社的社员也由开始的12户增加到32户。村民郭宗全就是其中之一。“种麦子最多收个六七百斤,不够本钱,种玉米大部分都会涝死,连本钱都收不回来,所以我想着不如种稻子,看着村里种得挺好,也就跟着村里干了起来。”郭宗全说。
水稻迎来丰收,销路却成了“甜蜜的烦恼”。今年,蓝村街道扎实推进“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活动,这让赵丽内心萌生 “村企支部结对共建”的想法。她主动联系周边的上市企业——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而云路也对“村企支部结对共建”表示认可,双方一拍即合,促成“共建协议”,尝试 “二产赋能一产”,从而实现双向互促、双轴联动的村企共建新模式。彻底解决了种植合作社最后一米“肠梗阻”的销售短板。截至目前,村企合作后已助力合作社增收13万元。
“我们村在人力、物力、财力均受限的条件下,采取从种植、管理、收割、销售全产业链条的资源共享模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壮大了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使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见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赵丽说,下一步,村庄还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杆线下地、雨污分流、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使村里环境更宜居,村民更富足。(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孙静秋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