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位于四川天府农博园核心区的通威渔光示范园了解到,园区内的“通威鱼”已经上市,主要配送至家乐福、沃尔玛、伊藤洋华堂等购物中心。

“目前我们已经出鱼3921斤。”通威渔光示范园相关负责人严晓宇介绍说,鱼的品种主要包括鲈鱼、鲫鱼、草鱼,塘内还有近4000斤鱼。

通威是如何做到在短时间、有限的场地内产出如此大量的鱼呢?得益于优质的水质以及园区内科技含量十足的圈养池。


(资料图)

渔光一体 小体积大产出

走进通威渔光示范园的“渔光一体”示范区,一排排太阳能板下,是一个“机关”密布的养殖塘。

塘内持续运转的水车增氧机引导了水流的方向,增加塘水含氧量的同时,形成的水流冲击着养鱼的水槽、圈养池,鱼儿不得不随之游动。“运动量增大后,‘瘦身’效果更明显,鱼的肉质也更紧实鲜美。”严晓宇笑着说。

每一个流水槽和圈养池旁,都配备了一台制氧机,连接着蓝白色细管,将纯氧和压缩空气经过合理配比,输送至池内。

园区内的数字化应用,实现了精准投喂不浪费。投喂鱼食时只需在手机上设定好量即可利用饲料风送系统把鱼食送到各个鱼池。

“一个流水槽体积为80立方米,可养4000-5000斤鱼。”严晓宇介绍说,“满产的情况下,全年能产出70万斤鱼。”

种养循环 水质有保障

严晓宇透露,每个养殖槽底部配置有吸水泵,能把沉积在水底的鱼儿排泄物抽出来,经过重重过滤后回流至养鱼池内,保证水质的同时,减少鱼儿跟污物接触,避免病菌感染风险。

鱼池右侧有一个过滤漂浮池,漂浮池内堆满了悬浮填料。“这些填料内部都布满孔洞,便于细菌生成。”严晓宇介绍说,这些细菌以养殖水体中的氮元素作为食物来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是我们的种养循环区,过滤出来的鱼粪及沉积物则在这里变成蔬菜的肥料。”严晓宇指着一片大田说道。

据悉,项目的渔业部分主要依托光伏+塘内循环养殖(流水槽、漂浮池)+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渔光流水槽、渔光圈养池、新型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系统循环利用等,实现全年365天出鱼,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全绿色。

通威渔光示范园位于天府农博园核心区——天府农博岛,占地面积约21亩,总投资约3000万元,是由通威股份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渔光示范园。园区由“渔光一体”示范区、种养循环区、“渔光一体”展示中心和储能设备区等构成,项目立足“通威鱼”品牌,以塑造“川鱼”新名片,擦亮“川鱼”金字招牌为目标,打造“数字水产+智能光伏”立体循环生态养殖示范项目,全面展示水产养殖、光伏发电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以及充储一体、教培研学等新业态,力争通过“龙头引领+品牌带动”,实现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记者 戚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