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毕大哥、李大姐,你们别再吵了,这是当时GPS卫星定位后侧量的各家土地面积,麻烦你们来核对一下原始资料。”连日来,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镇法依哨村“道德评判团”负责人梅云伟,带着3名会员头顶烈日,在地里调解农户之间土地界限不明确的问题。在经争议双方核对原始资料后,法依哨村“道德评判团”的成员让双方心平气和地现场确认并立下界线桩。

这样从具体小事抓起开展乡村治理的场景,在彝族阿细支聚集的西三镇各村寨随处可见。为进一步化解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西三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镇司法所、派出所、村级党员、代表等资源,成立“三团四会”自治组织,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理念,形成以镇党委为引领,党组织为载体,党支部党员为主体,各类社会团体和群众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从立在墙上的规章制度上记者看到,西三镇把移风易俗、风貌维护、创业经营等纳入“三团四会”自治管理。“道德评判团”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及各类评比活动;“法律服务团”和“百事服务团”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普法宣传和志愿服务;“村民议事会”和“产业发展协会”每月组织村民就如何创业致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红白理事会”和“禁赌协会”对重点人群实行点对点帮教,推进移风易俗。

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组织普法志愿者走进西三镇、走到田间地头,开展的“普法课堂”为群众带去普法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将普法聚焦员工、烟农、经营户等主体,通过微信、短信、专栏、培训、印发读本等形式,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弥勒市烟草专卖局还联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为群众送技术”活动,针对不同村组产业发展实际及群众需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请技术员上门传授技术,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我沉迷于打麻将,每年赚的钱,总是没有一个计划,不知不觉便花完了。现在村里‘禁赌协会’和‘产业发展协会’的人三天两头往我家跑,给我讲赌博的危害,还介绍我到附近的公司务工,现在我把打麻将的陋习戒了,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别提有多高兴了。”西三镇蚂蚁村的一名脱贫村民说。

目前,西三镇已成立“三团四会”乡村自治组织63个,开展法治宣传、巡回宣讲等活动8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30余件,培养致富带头人80余名,在全镇帮扶发展了“最美阿细”“可怡心园”“庭院农庄”“陈记羊肉”等农家乐和特色餐饮60余户、刺绣经营户5户,每年可助农增收800余万元;由于乡村治理成效显著,西三镇蚂蚁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彝族特色客栈“阿细故事”的负责人刘春光是“三团四会”的成员,在多次参与村庄发展规划讨论、创业分析后,他决定带头创业,主动贷款20万元,自筹30余万元,将自家两栋老房子改成了客栈和特色餐馆。“三团四会”给予了他大力的服务支持,现在他每年的纯收入高达5万多元。

作为“三团四会”的成员,刘春光怀着感恩的心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三团四会’厘顺了我的发展思路,为我提供了各种优质的服务,让我赚了钱。现在乡亲们也想发展农家乐,我愿意帮他们、带他们。目前已有2名想创业的村民到我客栈学习。”

“‘三团四会’就是好,人心思进不得了;大伙事儿齐心干,美好生活会来到……”这是最近传唱在西三镇各个彝族村寨的一段快板。目前,西三镇各村进一步焕发了文明新气象,发展“精气神”,“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家庭邻里更加幸福和美,产业发展更加强劲有力,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段刘群 赵树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