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记者从《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产业,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海洋发展局,面向企业、专家、种粮大户以及相关社会组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座谈交流、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反复研究论证,并充分借鉴参考广州、武汉、济南、宁波等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制定了该《意见》。
近年来,青岛市聚焦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研发创新、企业扶优做强、优化营商环境等,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为农业产业振兴、科技兴农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目前,全市各类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已达136家,种畜禽持证企业70家,市级以上种业技术创新中心10个,累计审定农作物品种144个、畜禽3个,登记农作物品种104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走在副省级城市前列;水产育苗年繁育60亿单位,处于全国领先位次。
《意见》指出,到2025年,将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以上,上市种业企业3家以上,产值过亿种业企业5家以上,建成现代种业科研平台15处以上,建成国家、省级区域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以上,全市种业产值达到80亿元,农民种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加快实施现代种业提升五大工程
《意见》要求重点围绕“保、育、测、繁、推”等关键环节,加快实施现代种业提升五大工程,突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育种科研创新,全面提升青岛种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对农作物、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对青岛特有的地方种质资源实行活体保护或基因库集中保存,对承担保种任务的畜禽、水产类种质资源库(场、原种场)按标准给予补贴。鼓励种业企业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和利用,实现以用促保,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
实施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协同机制,每年选定1-2个种业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加强品种研发创新,对主导或自主选育的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登记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企业,按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实施种业管理服务提升工程。建立市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建设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健全种畜禽、水产苗种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推进全市种畜禽测定评价体系建设,健全渔业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三支兽医队伍,健全各级种业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服务机构。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监管机制,落实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强种业市场专项整治,加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不断优化种业发展营商环境。实施良种繁育推广建设工程。以区域功能定位为导向、以当地资源禀赋为基础、以产业优势为依托,分层次创建主导功能各异、特色明显的良种繁育基地,支持种业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市级综合性展示示范基地和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建设,健全品种示范评价体系。推进良种繁育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对经国家新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和新认定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的种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实施现代种业企业扶优工程。加大企业培育引进力度,重点招引国内外头部种业企业总部落户青岛、设立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区域优势或专业优势的领军型种业企业。对我市在全国种业细分领域排名前3名或经中国种业领域协会信用评价3A级及以上,具有育种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连续两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领军型现代种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参照省有关政策,给予奖补。
加强种业发展四个方面保障
下一步,青岛将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从组织、资金、人才、用地四个方面,对我市种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种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严格党政同责要求,强化职能部门管理责任、区(市)政府属地责任落实,将种业振兴相关任务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监督。
加强资金保障。将现代种业发展纳入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范围,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引导带动市场主体共同出资,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种业发展项目,依法探索创设品种权、土地经营权、养殖设施、机械设备等抵押质押贷款,提高企业融资可及性、便利性。依法探索种业保险政策,健全种业风险保障机制。
加强人才保障。吸引种业专业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企业,支持其在岗参与创业或到企业从事创新创业工作。
加强用地保障。对研发型种业企业、种业科研机构、种业企业总部及重点种业园区,做好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保障工作。对经项目所在区(市)政府同意引进的重大种业产业项目,及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重大种业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最大限度给予支持。(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