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走进甘肃省康县,蜿蜒逶迤的乡间道路,将村社紧密相连,别致的农家院,各具特色的彩色墙绘,房前屋后绿树红花,村庄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随意进入每一处村庄,尽展“五美康县”的风姿,一幅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画卷,正和着“和美乡村”建设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有一种语言叫做微微一笑,有一种奉献叫做有事就叫“红马甲”,他们穿梭在康县的每个角落,用他们热情的笑容,积极的态度、亲切的语言,默默诠释志愿精神,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
康县迷坝、寺台、大堡、长坝、望关、太石等乡镇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有特色、走在前,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一抹抹暖心“志愿红”,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
【资料图】
志愿服务进大厅,政务服务暖民心。每个乡镇政务窗口,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办事文明程度。
康县迷坝、大南峪、长坝、大堡、周家坝等乡镇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志愿服务岗,主动延伸服务职能,完善便民设施,增添政务公开专区、自助服务区、等候休息区、母婴室、便民饮水机、电子书借阅机、手机充电站、急救药箱、小件寄存柜、爱心雨伞、办公用品、防护口罩、爱心眼镜等服务事项,打造贴心、暖心的政务服务。
“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是康县迷坝乡服务群众的宗旨,提出“一张温馨笑脸、一句热情问候、一杯暖心热水、一心一意服务、一句满意道别”“五个一”优质服务要求,让群众感受到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迷坝乡党委书记王国伟说:“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微心愿’征集办理和‘1234’民事直说,采取‘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五单式”工作法,努力打造让全乡老百姓都能受益的爱心小站、文明驿站。”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言传家风家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康县太石乡党委书记张登斌说:“我们乡打造的50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长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家风家训馆文化阵地作用,讲述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训,弘扬优秀家风,传递向善力量。同时,我们还拓宽‘乡村夜话’活动,确保村民的事情‘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用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民心、凝聚合力、激发活力。”
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标志是志愿服务的展现,文明建设助力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彰显文明温度。
康县迷坝乡“微心愿”、寺台镇“寺小递”、太石乡“乡村夜话”、长坝镇“长聚力”1小时志愿服务圈、平洛镇“院坝会”、大堡镇“满天星”、望关镇“微光”、大南峪镇“移动小药箱”、云台镇“六彩行动”、周家坝“周末小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紧贴群众需求,做细、做实、做好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全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乡村因文明而美丽,群众因文明而幸福。望关镇镇长李耀文说:“我们镇围绕‘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创建,大胆创新,提出以‘微光’概念贯穿全镇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打造两支队伍,落实三套举措,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各中心站所、镇直单位、职能部门结合本职工作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以群众诉求回音板、志愿服务计划与项目清单等形式,点亮自主互助技能,创新实施‘清单式’服务模式。根据辖区群众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突出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乡亲们受益最广,最为青睐的暖心活动。”
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让群众生活“美”起来。据了解,康县大堡镇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有力引擎”,构建以“党建+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工作模式,整合“线上+线下”实践阵地资源,发挥“机关+所(站)+社会”志愿服务力量,探索“科学+团结+和睦+共享”全域打造模式,开展“常态+专题”为民服务活动。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引导群众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推手,以‘便民、惠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打造我们大堡镇独具特色的便民服务中心,以‘爱心驿站’‘十二个一’关爱服务、‘雏鹰课堂’‘满天星’志愿服务等品牌为活动开展的主要抓手,全力满足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求。”大堡镇党委书记苟田永说。
今年以来,康县把和美乡村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完美地融合,全县整体推进,齐心协力建设有“颜”更有“质”的文明农村、和美乡村。(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焦杨红)